樊上漫作
唐 · 元结
漫家郎亭下,复在樊水边。
去郭五六里,扁舟到门前。
山竹绕茅舍,庭中有寒泉。
西边双石峰,引望堪忘年。
四邻皆渔父,近渚多闲田。
且欲学耕钓,于斯求老焉。
去郭五六里,扁舟到门前。
山竹绕茅舍,庭中有寒泉。
西边双石峰,引望堪忘年。
四邻皆渔父,近渚多闲田。
且欲学耕钓,于斯求老焉。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漫家:随意的居家,非正式的住处。郎亭:地名,可能指代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樊水:河流名,具体位置未详,应是诗中地点的自然环境。
郭:城郭,指城市外围的城墙。
扁舟:小船,通常指轻便的小舟。
山竹:山中的竹子。
寒泉:清冷的泉水。
石峰:岩石形成的山峰。
忘年:忘记年龄,常用来形容美景令人陶醉,忘却时间流逝。
四邻:周围的邻居。
渔父:渔民,以捕鱼为生的人。
渚:水中小块陆地。
耕钓:耕作与垂钓,代表田园生活的两种主要活动。
于斯:在这里。
求老:寻求晚年生活的地方,意即安度晚年。
翻译
在郎亭的不远处,又位于樊水之畔。离城郭约五、六里地,乘一叶扁舟可达我的家门。
山中的竹子环绕着简陋的茅屋,庭院里有一股清冽的寒泉。
向西望去,两座石峰耸立,那景色美得足以令人忘却年华。
四周邻居都是打鱼人,靠近水边有许多闲置的田地。
我打算学习耕种与钓鱼,在这里度过余生,寻求一份宁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充满了对自然和平淡生活的向往。诗人在樊水边选址建造家宅,环境优雅,周围是山竹环绕的茅舍,庭中还有清凉的寒泉。西边远处可见双石峰的轮廓,引发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沉思。四周居住的是渔夫,而附近有不少闲置的田地。诗人表达了想要学习耕种和钓鱼的愿望,并希望在这片土地上寻找长寿。
整首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好的领悟。同时,这也反映出了唐代文人对于田园诗的一种审美追求,即通过与自然的亲近来获得心灵的平静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