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版原文
朴散人道立,法始乎羲皇。
岁月易迁革,书传难考详。
二帝启禅让,三王正纪纲。
五伯仗形胜,七国争强梁。
两汉骧龙凤,三分走虎狼。
西晋擅风流,群凶来北荒。
东晋事清芬,传馨宋齐梁。
逮陈不足算,江表成悲伤。
后魏乘晋弊,扫除几小康。
迁洛未甚久,旋闻东西将。
北齐举爝火,后周驰星光。
隋能一统之,驾福于巨唐。
五代如传舍,天下徒扰攘。
不有真主出,何由奠中央。
一万时区字,四千年兴亡。
五百主肇位,七十国开疆。
或混同六合,或控制一方。
或创业先后。
或垂祚短长。
或奋于将坠,或奋于已昌。
或灾兴无妄,或福会不祥。
或患生藩屏,或难起萧墙。
或病由唇齿,或疾亟膏肓。
谈笑萌事端,酒食开战场。
情欲之一发,利害之相戕。
剧力恣知噬,无涯罹祸殃。
山川才表里,丘陇又荒凉。
荆棘除难尽,芝兰种未芳。
龙蛇走平地,玉石碎昆岗。
善设称周孔,能齐是老庄,
奈何言已病,安得意都忘。
鉴赏
这首诗名为《书皇极经世后》,作者是宋代的邵雍。诗人以历史为线索,从远古的伏羲开始,描绘了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兴衰更替。他通过描述黄帝、尧舜禹的禅让,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建立与秩序,再到春秋战国的纷争,汉朝的兴盛,三国鼎立,西晋的短暂繁荣,东晋南渡的清新,以及北方民族的崛起和南朝的变迁。诗人接着提到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的交替,五代十国的动荡,直至宋朝的兴起,对历史的兴亡盛衰感慨良多。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如"五代如传舍"形容朝代更迭频繁,"芝兰种未芳"暗示人才的缺乏,"龙蛇走平地,玉石碎昆岗"则描绘了乱世中的混乱景象。诗人借这些描绘,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寓含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即如周公孔子般推行仁政,老庄般崇尚自然和谐。
最后,诗人感叹历史的无常和个人的无力感,"奈何言已病,安得意都忘",揭示出在历史洪流中,个人的智慧和意愿往往显得微不足道。整首诗展现了邵雍深厚的历史观和人文关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