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言志赏析

言志

元末明初 · 张昱
少小诵六经,中岁始闻道。
乃知三百篇,不贵辞娟好。
发言将自宣,犹若未深造。
尝恐岁年晚,白露先芳草。
覃恩时窜易,举笔如振槁。
庶或谐雅音,咏歌以终老。

词语解释

百篇的意思:(1).《文选·孔安国〈尚书序〉》:“典謨训誥誓命之文凡百篇。” 张铣 注:“如此之类,惣有百篇,此略举之。”后因以“百篇”作《尚书》的代称。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文章》:“ 太宗 赋《尚书》曰:‘日昃翫《百篇》,临灯披《五典》。’”(2).极言诗篇之多。 唐 杜甫 《饮中八仙歌》:“ 李白 一斗诗百篇, 长安 市上酒家眠。”...

白露的意思:◎ 白露 Báilù[White Dew] 节气名,每年九月上旬交节...

窜易的意思:改动。 唐 柳宗元 《送范明府》诗序:“由是吏得为姦以立威,贼知以弄权,诡窃窜易,而莫示其实。”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曲·太和记》:“曾见 杨 亲笔改定 祝枝山 咏月玉盘金饼一套,窜易甚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贾奉雉》:“回思诸作,茫不记忆,惟戏缀之文,歷歷在心。然把笔终以为羞;欲少窜易,而颠倒苦思,竟不能復更一字。” 郭沫若 《十批判书·儒家八派的批判》:“任何古书,除刊铸于青铜器者外,没有不曾经过窜易与润色的东西。”...

发言的意思:[释义](动)发表意见(多指在会议上)。 [构成]动宾式:发|言 [例句]领导发言。(作谓语)②(名)发表的意见(多指在会议上)。偏正式:发(言。他的发言很中肯。(作主语)[同音]发炎...

芳草的意思:(1).香草。 汉 班固 《西都赋》:“竹林果园,芳草甘木。郊野之富,号为近 蜀 。” 后蜀 毛熙震 《浣溪沙》词:“花榭香红烟景迷,满庭芳草緑萋萋。” 明 沉鲸 《双珠记·家门始终》:“万古千愁人自老,春来依旧生芳草。”(2).比喻忠贞或贤德之人。《楚辞·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王逸 注:“以言往日明智之士,今皆佯愚,狂惑不顾。” 宋 刘攽 《泰州玩芳亭记》:“《楚辞》曰:‘惜吾不及古之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自诗人比兴,皆以芳草嘉卉为君子美德。”...

娟好的意思:(1).清秀美丽。 唐 韩愈 《殿中少监马君墓志》:“幼子娟好静秀,瑶环瑜珥,兰茁其牙,称其家儿也。”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议论》:“虽有名章秀句,苦不得体。如人眉目娟好,而颠倒位置,可乎?”《老残游记》第十回:“揭开来看,也有诗,也有文,惟长短句子的歌謡最多,俱是手録,字跡娟好。”(2).指情操高尚。 寅半生 《读<迦因小传>两译本书后》:“吾向读《迦因小传》,而深叹 迦因 之为人,清洁娟好,不染污浊,甘牺牲生命,以成人之美,实情界之天仙也。”...

六经的意思:六部儒家经典。《庄子·天运》:“ 孔子 谓 老聃 曰:‘ 丘 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孰知其故矣。’”《汉书·武帝纪赞》:“ 孝武 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颜师古 注:“六经,谓《易》、《诗》、《书》、《春秋》、《礼》、《乐》也。” 汉 以来无《乐经》。今文家以为“乐”本无经,皆包含于《诗》、《礼》之中;古文家以为《乐》毁于 秦始皇 焚书。参见“ 六艺 ”。...

三百的意思:《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刑昺 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后以“三百”指代《诗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三百之蔽,义归无邪。” 清 姚鼐 《<敦拙堂诗集>序》:“文士得三百之义者,莫如 杜子美 。”参见“ 三百篇 ”。...

少小的意思:◎ 少小 shàoxiǎo[when one is young] 年幼;年青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深造的意思:◎ 深造 shēnzào[take a more advanced course of study or training] 进一步学习和钻研,使达到精深的程度送他到体育学院深造...

庶或的意思:或许,也许。《后汉书·和帝纪》:“若上下同心,庶或有瘳。”《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公帷幄宠臣,有罪首实,庶或见原。” 章炳麟 《五无篇》:“夫妇居室、亲族相依之事,必一切废絶之,使人民交相涉入,则庶或无所间介矣。”...

岁年的意思:(1).年月;时光。 唐 刘知几 《史通·自叙》:“旅游 京 洛 ,颇积岁年。” 宋 范仲淹 《奏陕西河北攻守等策·和策》:“臣观西戎蓄祸,积有岁年。” 明 高启 《松隐居为戴叔能赋》诗:“山中相依岁年久,羡君独结苍髯叟。” 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三章:“且移无用之岁年为有用之岁年,移空费之脑力为实益之脑力。”(2).一年。指短时间。 清 恽敬 《与汤敦甫书》:“春间得復书,儒者之气盎然楮墨,及读其辞,益知先生之所养,非岁年所能至也。”...

覃恩的意思:广施恩泽。旧时多用以称帝王对臣民的封赏、赦免等。《旧唐书·赵宗儒传》:“今覃恩既毕,庶政惟新。” 宋 秦观 《鲜于子骏行状》:“覃恩迁都官员外郎,通判 保安军 。”《镜花缘》第五七回:“他因七十万寿,所以发了一道恩詔,内中除向例蠲免、减等、广额、加级等项,另有覃恩十二条,专为妇女而设。”...

闻道的意思:(1).领会某种道理。《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唐 韩愈 《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明 李贽 《卓吾论略》:“吾父子儻亦闻道於此,虽万里可也。”(2).听说。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四:“闻道 长安 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二折:“岂不闻道是哀哀父母劬劳。” 李木庵 《东山吟》:“闻道时危党錮急,伤心不许问家国。”...

小诵的意思:指年小时所诵习的典传。《大戴礼记·保傅》:“简闻小诵,不传不习,凡此其属,少师之任也。” 王聘珍 解诂:“简闻,谓所闻於简策者。小诵,谓年小时所诵者。”...

谐雅的意思:谐和雅正。《四库全书总目·别集二四·大复集》:“至 梦阳 雄迈之气,与 景明 谐雅之音,亦各有所长。正不妨离之双美,不必更分左右袒也。”...

雅音的意思:正音,有益於风教的诗歌和音乐。《宋书·乐志一》:“ 魏文侯 虽好古,然犹昏睡於古乐,於是淫声炽而雅音废矣。” 唐太宗 《帝京篇》之四:“去兹 郑 卫 声,雅音方可悦。” 清 朱祖谋 《望江南·杂题我朝诸名家词集后·陈兰甫》词:“若举经儒长短句,岿然高馆《忆江南》。绰有雅音涵。”...

咏歌的意思:亦作“ 咏謌 ”。吟咏歌颂。 唐 韩愈 《送浮屠文畅师序》:“其周游天下,凡有行,必请于搢绅先生,以求咏謌其所志。”謌,一本作“ 歌 ”。 唐 柳宗元 《唐故兵部郎中杨君墓碣》:“﹝君﹞以疾居家三年,復登于朝,遐邇咏歌,仍遇痼疾。”(1).吟咏歌唱。《国语·周语下》:“五曰夷则,所咏歌九则,平民无贰也。”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夫读古史者,明其章句,皆可咏歌。” 明 陈懋仁 《泉南杂志》卷上:“如 渊明 于下潠田舍穫,释鑱咏歌,翛然自适。”(2).诗歌。《文选·任昉<出郡传舍哭范仆射>诗》...

犹若的意思:◎ 犹若 yóuruò[still] 还仍然是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吕氏春秋·察今》...

振槁的意思:(1).击落枯叶。喻事极易成。《荀子·王霸》:“及以 燕 赵 起而攻之,若振槁然。” 杨倞 注:“振,击也。槁,枯叶也……若击枯叶之易也。” 汉 贾谊 《新书·匈奴》:“以此与单于争其民,则下 匈奴 犹振槁也。”《梁书·敬帝纪论》:“翦离德如振槁,取独夫如拾遗。”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愿得寺僧有勇敢,共力破贼,易如振槁自断。”(2).使枯树复苏。《庚溪诗话》卷上引 宋高宗 《春赋》:“穆然若东风之振槁,洒然若膏雨之萌芽。”...

终老的意思:◎ 终老 zhōnglǎo[spend one’s remaining years till death] 指度过晚年;养老为终老之计...

中岁的意思:(1).农业收成一般的年景。《周礼·地官·均人》“中年则公旬用二日焉” 汉 郑玄 注:“人食三鬴为中岁。”《宋史·食货志上四》:“ 熙河 四州田无虑万五千顷,十分取一以为公田,大约中岁亩一石,则公田所得十五万石。”(2).中年。 南朝 齐 谢朓 《赋贫民田》诗:“中岁歷三臺,旬月典邦政。” 唐 王维 《终南别业》诗:“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明 吴承恩 《斋居》诗之一:“中岁志丘壑,茅斋寄城郭。” 清 唐孙华 《张母陈太孺人贞节诗》:“娥月悲掩曜,中岁忽云徂。”...

自宣的意思:表达自己的情意。 汉 繁钦 《与魏太子书》:“近屡奉牋,不足自宣。” 南朝 梁 任昉 《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临表悲惧,言不自宣。” 唐 韩愈 《闵己赋》:“独閔閔其曷已兮,凭文章以自宣。” 明 何景明 《种麻编》诗:“断金俟同志,抱玉难自宣。”...

三百篇的意思:相传《诗》三千余篇,经 孔子 删订存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有目无诗,实有诗三百零五篇,举其成数称三百篇。后即以“三百篇”为《诗经》代称。《史记·太史公自序》:“《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唐 韩愈 《荐士》诗:“周《诗》三百篇,雅丽理训誥。”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二:“所谓言近意远,合三百篇之旨也。”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一:“予谓三百篇正不必作经读。只以读古诗乐府之法读之,真足陶冶性灵,益人风趣不少。” 姚华 《论文后编》:“三百篇,诗之古者也,风土人情,政事所详,犹地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