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书寂音堂壁三首(其三)
宋 · 释德洪
霜须瘴面老垂垂,瘦搭诗肩古佛依。
灭迹尚嫌身是累,此生永与世相违。
残经倦读闲凭几,幽鸟独闻常掩扉。
寝处法华安乐行,荡除五十二年非。
灭迹尚嫌身是累,此生永与世相违。
残经倦读闲凭几,幽鸟独闻常掩扉。
寝处法华安乐行,荡除五十二年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深居简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首句“霜须瘴面老垂垂”以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僧人的外貌特征,霜白的胡须和病态的脸庞,暗示了岁月的无情和生活的艰辛。接着,“瘦搭诗肩古佛依”则进一步刻画了僧人的精神面貌,瘦弱的身体依靠着古佛,象征着对佛教的虔诚和内心的宁静。
“灭迹尚嫌身是累,此生永与世相违”表达了僧人对世俗的厌倦和对解脱的渴望。他不愿留痕迹于世间,认为自己的存在是一种负担,希望永远与尘世隔绝,追求心灵的自由和解脱。
“残经倦读闲凭几,幽鸟独闻常掩扉”描绘了僧人日常生活的场景,他疲倦地阅读残缺的佛经,偶尔听到远处幽鸟的鸣叫,门常常紧闭,与外界隔绝,过着孤独而平静的生活。
最后一句“寝处法华安乐行,荡除五十二年非”总结了僧人的人生追求和生活态度。他以《法华经》为伴,寻求内心的安宁和快乐,决心清除过去五十二年的错误和烦恼,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自我救赎的坚定信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充满了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