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朱严留别韵
授毫秋露下,开卷古风寒。
场屋推盟主,声诗立将坛。
论儒轻五霸,议古嫉三桓。
师仰唯韩愈,才名压李观。
固穷多短褐,忧道即忘餐。
见访山围郡,相逢菊满栏。
眼青怜造士,头白愧郎官。
罢举层霄远,监州勺水盘。
贫厨兼味少,市酝数杯酸。
旧业烦君勘,新题为我刊。
临岐留雅什,天马撼金銮。
注释
之子:这位年轻人。文行:才华和品行。
窃比:私下比较。
难:难以企及的贤者。
授毫:执笔。
秋露:秋日清晨的露水。
场屋:学术界。
盟主:领袖地位。
论儒:谈论儒家。
五霸:古代五个强大的统治者。
固穷:坚守贫困。
短褐:粗布衣。
相逢:相遇。
菊满栏:菊花盛开。
怜:怜惜。
造士:年轻的才俊。
愧:感到惭愧。
郎官:官员。
罢举:考试结束。
层霄:高远的天空。
监州:地方长官。
勺水盘:形容生活简朴。
贫厨:贫穷的厨房。
市酝:市井买的酒。
勘:审查。
刊:刊刻。
雅什:优雅的诗篇。
天马:比喻杰出的才华。
撼金銮:震撼金銮殿。
翻译
这位年轻人才华出众,品行优良,常常被人私下里与难以企及的贤者相比。在秋露的清凉中执笔,翻开古籍,感受那份深沉的古风。
他在学术界的地位崇高,如同盟主一般,诗歌才华卓著,如同将领般威严。
他谈论儒家学说时,对五霸的评价轻蔑,对古代权贵三桓家族的批判尖锐。
他敬仰的老师只有韩愈,才能和名声超越李观。
他坚守贫困,常穿粗布衣,一心追求道义,甚至忘记吃饭。
朋友来访,郡城四周山色环绕,菊花盛开,满栏芬芳。
看到年轻才俊,他感叹不已,而自己白发苍苍,身为官员感到惭愧。
考试结束后,他远离京城,担任偏远地区的监州,生活简朴。
家中厨房食物简单,市井买的酒也酸涩。
请帮我审查旧业,为我刊刻新的诗作。
在分别之际,他留下优雅的诗篇,仿佛天马奔腾,震撼金銮殿。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禹偁所作,属于中晚唐以后文人风格的传承。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不舍之情。
"之子有文行,常流窃比难。授毫秋露下,开卷古风寒。"
这两句描绘出友人学问渊博、文章精美的情形。"之子"指代诗中的友人,"有文行"表明其才华横溢,"常流"则是说他的文章流传后世,与古人的佳作相比照,显示了极高的文学成就。
"场屋推盟主,声诗立将坛。论儒轻五霸,议古嫉三桓。"
这两句进一步赞扬友人的才华和学问。其中"场屋推盟主"形象鲜明地展现了朋友的文学成就,如同在战场上推崇一位勇猛的将领;"声诗立将坛"则是在赞美其诗歌已经达到登堂入室的地步,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对古代儒家学问和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与批判。
"师仰唯韩愈,才名压李观。固穷多短褐,忧道即忘餐。"
这里诗人将友人的文学成就比作唐朝著名文学家韩愈,并且认为其文学地位甚至超过了另一位文学巨匠李观。这两句充分展示了诗人对朋友才华的高度认可和推崇。
"见访山围郡,相逢菊满栏。眼青怜造士,头白愧郎官。"
接下来的几句则是表达了友情的温暖与不舍。诗中描述了友人在各地游历、访问时的情景,以及对他们深厚情谊的回忆。
"罢举层霄远,监州勺水盘。贫厨兼味少,市酝数杯酸。"
这些句子描绘了一种清贫自守的生活状态,但即使在物质简单、日常饮食不丰富的情况下,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享受依旧如故。
"旧业烦君勘,新题为我刊。临岐留雅什,天马撼金銮。"
最后几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友人的文学创作能够继续传承,并且对其才华的进一步肯定和期待。其中"临岐留雅什"一句,形象地描绘出诗人的文学风格如同美丽的马匹,在金銮中奔驰自如。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才华的赞扬,更是通过对古代文化和文学的回顾与批判,表达了诗人对于文以载道、传承文化的深切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