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岩
宋 · 周惠
万里藏云境界宽,仙源江上起峰峦。
莺啼翠柳三春暖,松隐清风六月寒。
飞雁忽惊天柱过,蛰龙犹向石潭蟠。
宦游争道兹岩好,林下何曾得共欢。
莺啼翠柳三春暖,松隐清风六月寒。
飞雁忽惊天柱过,蛰龙犹向石潭蟠。
宦游争道兹岩好,林下何曾得共欢。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万里:形容非常辽阔。藏:隐藏。
境界:景色或意境。
宽:广阔。
仙源:指仙境或传说中的美好地方。
峰峦:山峰连绵。
翠柳:绿色的柳树。
三春:早春、仲春和暮春。
暖:温暖。
松隐:松树隐藏。
清风:凉爽的风。
六月寒:形容清风带来的凉意。
飞雁:大雁。
天柱:比喻高大的山峰。
蛰龙:冬眠的龙。
石潭:石头围成的水潭。
蟠:盘绕。
宦游:做官在外旅行。
争道:争相称赞。
兹岩:这处岩石。
林下:山林之中。
共欢:共享欢乐。
翻译
广阔的天地隐藏着云层,仙人之源江面上耸立着山峦。黄莺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三月的春天温暖如诗,松树在六月的清风中显得清凉。
飞翔的大雁突然被天柱般的景象惊动,冬眠的蛟龙仍盘踞在石潭深处。
仕途之人争相称赞这里风景优美,但在山林之下,又有谁能共享这份宁静欢乐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壮丽的自然景象,以萧岩为背景。"万里藏云境界宽"展现了山势的辽阔与云雾缭绕的神秘感。"仙源江上起峰峦"则点明了山川位于江边,犹如仙境般迷人。
"莺啼翠柳三春暖"通过莺鸟的鸣叫和翠柳的嫩绿,渲染出春天的生机盎然和温暖气息。"松隐清风六月寒"则以松树和清风暗示即使在炎热的六月,山中仍有清凉之感。
"飞雁忽惊天柱过"借飞雁穿越天际的瞬间,增添了动态的意象,让人想象山的高耸。"蛰龙犹向石潭蟠"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神秘生物,如龙潜伏在石潭,增添了神秘色彩。
最后两句"宦游争道兹岩好,林下何曾得共欢"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向往在这样的山水之间寻找心灵的宁静和欢乐,流露出归隐之意。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生活的超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