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答稚春所寄诗卷赏析

答稚春所寄诗卷

宋 · 林亦之
不见几多日,诗篇句句新。
沉吟堪脍炙,涂抹更精神。
世俗难知己,文章却解贫。
竹窗休苦思,思苦转愁人。

拼音版原文

jiànduōshīpiānxīn

chényínkānkuàizhìgèngjīngshén

shìnánzhīwénzhāngquèjiěpín

zhúchuāngxiūzhuǎnchóurén

注释

不见:长时间未见。
几多:多少。
日:天。
诗篇:诗歌篇章。
句句:每一句。
新:新颖。
沉吟:深思熟虑。
堪:能够。
脍炙:美食,比喻好的作品受人喜爱。
涂抹:写作。
更:更加。
精神:生动有力。
世俗:社会大众。
知己:理解自己的人。
文章:文学作品。
却:反而。
解:帮助,缓解。
贫:困苦,这里指心灵上的孤独。
竹窗:竹制窗户,古时常见,象征清静。
苦思:苦苦思索。
思苦:过度思考。
愁人:使人忧愁。

翻译

已经很久没见了,每篇诗作都新颖无比。
深思熟虑的文字如佳肴美酒,笔触更是生动有力。
在世俗中难以找到知音,唯有文学能减轻我的贫困。
别再对着竹窗苦苦思索,过度思考只会让人更加忧郁。

鉴赏

这首宋诗是林亦之对稚春寄来的诗卷的回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作品的赞赏和对其境遇的关切。首句“不见几多日,诗篇句句新”,传达了诗人对稚春近期创作的惊叹,称赞其诗歌创作日新月异,富有活力。次句“沉吟堪脍炙,涂抹更精神”进一步赞扬稚春的诗才横溢,认为他的诗句犹如佳肴美酒,令人回味无穷,且字句间透露出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世俗难知己,文章却解贫”两句,揭示了诗人在复杂社会中对稚春才华的理解与共鸣,感叹在世俗眼光中,理解并欣赏文学价值的人并不多,而文学本身却能成为心灵的慰藉,帮助稚春度过困顿。最后,“竹窗休苦思,思苦转愁人”劝诫稚春不必过于忧心世事,过度的思考只会加重内心的忧虑,希望他能在清静的环境中享受创作的乐趣。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既是对友人的鼓励,也是对文学价值的坚守,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诗歌创作的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