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次丹元姚先生韵二首(其一)赏析

次丹元姚先生韵二首(其一)

宋 · 苏轼
浮生知几何,仅熟一釜羹。
那于俯仰间,用此委曲情。
自怜无他肠,偶亦得此生。
悬知当去客,中有不亡存。
但恐宿缘重,每为习气昏。
似闻梅子真,近在吴市门。
未能肩拍洪,但欲目击温。
不敢叩门呼,恐作踰垣奔。
且令绍介先,徐以方便论。

注释

浮生:人生。
几何:多少。
仅熟:只熟悉。
一釜羹:一碗羹汤。
俯仰:日常生活。
委曲情:曲折的情感。
自怜:自怜。
他肠:其他心肠。
悬知:预知。
去客:离别之人。
不亡存:留存内心。
宿缘:宿命。
习气:习惯。
梅子真:梅子的真味。
吴市门:吴市之门。
肩拍洪:拥抱洪荒。
目击温:眼望温暖。
叩门:敲门。
踰垣:逾墙。
绍介:引荐。
方便论:详谈方便之法。

翻译

人生短暂,只熟悉一碗羹汤。
在日常起落之间,却寄托了曲折的情感。
自怜没有其他心肠,偶尔也能享受这样的生活。
预知离别之客,内心深处仍有留存。
只是担心宿命太重,常被习惯蒙蔽。
听说梅子真味,近在吴市之门。
无法亲身拥抱洪荒,只能眼望温暖。
不敢贸然敲门,怕显得急于求欢。
暂且让他人引荐,再慢慢详谈方便之法。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名为《次丹元姚先生韵二首·其一》。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人情淡薄以及自我安慰的情感体验。

“浮生知几何,仅熟一釜羹。”开篇即点明了人生的轻浮和无常,以及诗人对于生活中微小乐趣的珍视。这里,“浮生”指的是生命的短暂无常,而“一釜羹”则象征着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快乐。

“那于俯仰间,用此委曲情。”诗人的情感在生活的点滴之间流露,通过这些小事来抒发和寄托自己的复杂情感。

“自怜无他肠,偶亦得此生。”诗人自我哀愍,没有其他的心思,只是在偶然间获得了对现世的领悟和珍惜。

“悬知当去客,中有不亡存。”这里表达了对于将来必然离别的预感,同时也强调了一种精神上的永恒不灭。

“但恐宿缘重,每为习气昏。”诗人担心的是那些陈旧的情缘会使自己迷失方向,因为长久的习惯和氛围可能影响自己的判断。

“似闻梅子真,近在吴市门。”这两句运用了拟声词“似闻”,营造出一种仿佛听到了梅花香气的意境,诗人似乎感受到了梅子的清香,而这种清香就在附近的吴市门处。

“未能肩拍洪,但欲目击温。”这里透露出诗人对梅花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欣赏,更希望能够亲身体验其中的温暖和生机。

“不敢叩门呼,恐作踰垣奔。”诗人表达了对于深入探究梅子的谨慎态度,不愿意鲁莽行事,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且令绍介先,徐以方便论。”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待梅花的情感和行为采取一种渐进和适中的方式,希望通过他人的介绍或媒介来慢慢地去理解和接近梅子真。

整首诗流露出苏轼特有的豁达与深情,以及他对于自然界中细微之物的深刻感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