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眉曲七首(其六)
日高阿母嗔妆晚,促画鸦儿转不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闺阁生活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少女在晨起时分的情态与心理活动。
首句“未识春愁识晓酲”,巧妙地将少女的朦胧睡意与初春的微醺氛围相融合,暗示着她虽未完全从梦中醒来,却已感受到春天特有的轻盈与生机。这里的“春愁”并非忧愁之意,而是指春天带来的微妙情感体验,如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憧憬。
次句“娇啼恰恰似雏莺”,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少女的啼声比作雏莺的叫声,既形象又生动地表现了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充满活力和生机。同时,“娇啼”也透露出少女的娇憨与可爱,仿佛一只刚刚学会飞翔的小鸟,充满了探索与好奇。
第三句“日高阿母嗔妆晚”,描绘了少女在母亲催促下匆忙化妆的场景。这里的“日高”意味着时间已经不早,而“阿母嗔”则体现了母亲的关切与责备,反映出家庭中的温馨与约束。这一句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与情感联系。
最后一句“促画鸦儿转不成”,进一步描述了少女在匆忙中尝试化妆却未能达到理想效果的情景。“促画”即急促地化妆,“鸦儿”在这里可能是指画眉,整个句子生动地刻画了少女在时间紧迫下的努力与无奈,同时也流露出一种童真与趣味。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少女在春日清晨的生活片段,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少女的娇憨、活泼以及与家庭成员之间温馨和谐的关系。
词语解释
阿母的意思:(1).母亲。《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府吏得闻之,堂上啟阿母。”《晋书·潘岳传》:“ 岳 将诣市,与母别曰:‘负阿母!’” 元 揭傒斯 《临川女》诗:“阿母送我出,阿兄抱我行。”(2).乳母。《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故 济北王 阿母自言足热而懣。” 司马贞 索隐:“是王之嬭母也。” 张守节 正义引 服虔 曰:“乳母也。”《后汉书·左雄传》:“案尚书故事,无乳母爵邑之制,唯先帝时阿母 王圣 为 野王君 。”(3).年老的妇女。 唐 白居易 《玉真张观主下小女冠阿容》诗:“迴眸虽欲语,阿母在傍...
不成的意思:[释义](助)用在句子末了,同副词“莫非”、“难道”配合,表示反问或推测。难道你要考考我~? [构成]偏正式:不〔成...
春愁的意思:春日的愁绪。 南朝 梁元帝 《春日》诗:“春愁春自结,春结詎能申。” 唐 李白 《愁阳春赋》:“春心荡兮如波,春愁乱兮如云。” 唐 张祜 《折杨柳枝》诗之一:“伤心日暮烟霞起,无限春愁生翠眉。” 宋 陆游 《行武担西南村落有感》诗:“骑马悠然欲断魂,春愁满眼与谁论?”...
画鸦的意思:指妇女在额上涂鸦黄。鸦黄,古代一种化妆品。 宋 苏轼 《浣溪沙·赠楚守田待制小鬟》词:“学画鸦儿正妙年, 阳城 下蔡 困嫣然。” 宋 方岳 《送史子贯归觐且迎妇也》诗:“青灯书册夜深雨,莫为乘鸞学画鸦。” 金 王寂 《减字木兰花》词:“湖山明秀,豆蔻梢头春欲透。学画鸦儿,多少閒愁总未知。”...
娇啼的意思:娇媚地哭泣。 唐 元稹 《莺莺传》:“ 崔氏 娇啼宛转, 红娘 又捧之而去。”《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 真静 见 李信 不肯,娇啼宛转,做出许多媚态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桔树》:“女抱树娇啼。家人紿之曰:‘暂去,且将復来。’女信之,涕始止。”...
恰似的意思:◎ 恰似 qiàsì[just like; just as if] 正如;恰如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水莲花一朵。——徐志摩《沙扬那拉》...
恰恰的意思:[释义](副)正好,正。 [构成]重叠式 [例句]恰恰相反。(作状语)[同音]洽洽...
鸦儿的意思:亦作“鵶儿”。1.乌鸦。 唐 元稹 《闲》诗之一:“艇子收鱼市,鸦儿噪荻丛。”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言祖》:“何物叫喳喳,把青梅閒打。原来是一个鹊儿两个鸦儿飞去了。”(2).指妇女用鸦黄粉在额上画的妆饰。 宋 苏轼 《蝶恋花·代人赠别》词:“一颗樱桃 樊素 口。不爱黄金,祇爱人长久。学画鸦儿犹未就,眉尖已作伤春皱。” 宋 苏轼 《浣溪纱·席上赠楚守田待问小鬟》词:“学画鸦儿正妙年, 阳城 下蔡 困嫣然。”(3).指少年骁勇善战者。《新唐书·高仁厚传》:“贼号 蜀 兵为‘鵶儿’,每战,輒戒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