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歌送许问
唐 · 孟郊
边柳三四尺,暮春离别歌。
早回儒士驾,莫饮土番河。
谁识匣中宝,楚云章句多。
早回儒士驾,莫饮土番河。
谁识匣中宝,楚云章句多。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作品,名为《新平歌送许问》。从这短短四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饱含深情,对友人的深切祝愿。
"边柳三四尺,暮春离别歌。"
这里设置了一幅画面:边疆之地的柳树已经长到三四尺高,这不仅描绘了时序(暮春),也暗示了空间环境(边疆)。而“离别歌”则点明了诗歌的情感基调,是一首送别之作。
"早回儒士驾,莫饮土番河。"
诗人劝告友人要早些返回,不要在异乡多停留,更不要饮用当地的河水(土番河)。这里“儒士”指代有文化教养的人,而“土番河”的提及,则让我们联想到了边疆地区的遥远与陌生。诗人通过这些细节,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牵挂。
"谁识匣中宝,楚云章句多。"
这两句则转向深层次的意境。“匣中宝”指的是珍贵的东西,而“谁识”则是诗人自问自答的一种修辞手法,表达了对友人才能和学识的赞赏。而“楚云章句多”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赞美之情,“楚云”可能暗喻深远或高洁,结合“章句”(即文章、文字),诗人是在赞扬友人的文采和才华。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对友人才能的赞赏,传达了诗人对离别之痛和友情之深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