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不忍(其三)
宋 · 刘子翚
平沙月转旌旗影,擐甲为衾戈作枕。
此时饮恨念銮舆,玉体能胜暴露无。
问安使者空相继,清跸不回宫殿闭。
请缨傥未缚酋渠,我榻虽安何忍寐。
此时饮恨念銮舆,玉体能胜暴露无。
问安使者空相继,清跸不回宫殿闭。
请缨傥未缚酋渠,我榻虽安何忍寐。
注释
月:月亮。旌旗:旗帜。
擐甲:披甲。
衾:被子。
戈:兵器。
枕:枕头。
饮恨:满怀悲愤。
銮舆:皇帝的车驾。
玉体:尊贵的身体。
暴露:遭受风吹日晒。
问安使者:慰问使者。
清跸:皇帝出行时清除道路,禁止通行。
宫殿闭:宫殿关闭。
请缨:请求出战。
酋渠:敌首。
我榻虽安:即使我的床铺安稳。
忍寐:安心入睡。
翻译
月光下,沙漠中的旗帜投下长长的影子,战士们披甲而眠,武器成了他们的枕头。此刻心中充满悲愤,思念着皇帝的车驾,担心皇上的身体能否抵挡得住风寒露冷。
慰问的使者络绎不绝,但皇帝的车队并未归来,宫殿大门紧闭。
如果未能擒获敌首,即使我的床榻安稳,又怎能安心入眠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在边塞的夜晚,月光下旗帜和甲胄的影子交错,他将甲衣当被,戈矛作为枕头,表达了他对于战事的忧虑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中“此时饮恨”四字,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甘与哀伤;“玉体能胜暴露无”则是对君主安危的关切,担心皇帝的安全遭受威胁。
“问安使者空相继”显示了信息传递的困难和隔绝,而“清跸不回宫殿闭”则形象地描绘出边塞与都城之间的断绝。诗人通过“请缨傥未缚酋渠”表达了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渴望,最后一句“我榻虽安何忍寐”则展现了即便身处安全之地,也难以入睡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军事生活的刻画,反映出边塞将士们的艰辛与孤独,以及他们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诗人刘子翚在宋代以其严谨的词风和深沉的思想感情著称,这首诗正体现了他对战争苦难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