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见萧侍御忆旧山草堂诗因以继和赏析

见萧侍御忆旧山草堂诗因以继和

唐 · 白居易
琢玉以为架,缀珠以为笼。
玉架绊野鹤,珠笼锁冥鸿。
鸿思云外天,鹤忆松上风。
珠玉信为美,鸟不恋其中。
台中萧侍御,心与鸿鹤同。
晚起慵冠豸,闲行厌避骢。
昨见忆山诗,诗思浩无穷。
归梦杳何处,旧居茫水东。
秋闲杉桂林,春老芝朮丛。
自云别山后,离抱常忡忡。
衣绣非不荣,持宪非不雄。
所乐不在此,怅望草堂空。

注释

琢玉:雕琢玉石。
以为架:用来制作架子。
缀珠:串连珍珠。
以为笼:用来制作笼子。
绊:束缚。
冥鸿:深冥的大雁,象征高远的心志。
恋:留恋。
其中:指笼子或束缚之中。
萧侍御:古代官职名,此处指人。
心与鸿鹤同:心性像鸿鹤一样向往自由。
闲:宁静。
骢:青白色的马,古代官员的坐骑。
昨见忆山诗:昨日读到他写的怀念山林的诗。
杳:遥远, 难以寻觅。
旧居:从前的住所。
杉桂林:成片的杉树和桂树。
芝朮丛:灵芝和术草的丛生地,象征吉祥长寿。
离抱:离别的思绪。
忡忡:忧虑重重的样子。
衣绣:穿着绣有图案的衣服,象征富贵。
持宪:执行法律,指做法官。
不在此:不在富贵和权势中。
怅望:惆怅地眺望。
草堂空:空荡的草堂,指归隐之地。

翻译

用精美的玉石雕刻成架子,用珍珠串连成笼子。
玉做的架子束缚了野生的鹤,珍珠的笼子囚禁了深冥的大雁。
大雁思念着云朵之外的天空,仙鹤回忆着松树上的清风。
珍珠和玉石确实美丽,但鸟儿并不留恋其中。
朝廷中的萧侍御,他的心与鸿鹤一样向往自由。
他晚起不愿戴獬豸(法官的帽子),闲逛时厌倦避开骢马(官员的坐骑)。
昨日读到他怀念山林的诗,诗中的思绪浩渺无边。
回归的梦境遥不可知,旧居在茫茫水东边。
秋天时杉桂树林宁静,春天时芝术丛生已显老态。
他说自从离开山后,心中常常忧虑重重。
绣衣并非不荣耀,执法并非不威武。
他的快乐不在于此,只是怅然望着空荡的草堂。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见萧侍御忆旧山草堂诗因以继和》。诗中通过描绘精美的玉架和珠笼来隐喻自己心中的高洁情操,并通过野鹤和冥鸿比喻自由自在的心境。然而,即使是如此华丽的物质之美,也无法留住那自由飞翔的鸟儿,这里象征着诗人对于精神自由的向往。

诗中“台中萧侍御,心与鸿鹤同”一句,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界中的生物一样,拥有对自由的共同向往。接着,“晚起慵冠豸,闲行厌避骢”两句,则写出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不满和厌倦,以及他渴望逃离这种束缚。

“昨见忆山诗,诗思浩无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以及由此激发出的丰富情感和诗意。随后,“归梦杳何处,旧居茫水东”则是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他内心对于失去的nostalgia。

“秋闲杉桂林,春老芝朮丛”两句,描绘了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比衬托出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诗人通过这些自然景物的变化来表达自己对于时光易逝的感慨。

最后,“自云别山后,离抱常忡忡”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和亲情的珍视,以及在分别之后的思念之深。接着,“衣绣非不荣,持宪非不雄”两句,则是对现实生活中功名利禄的一种反思,即便有再大的成就,也不足以取代内心对于自由和真挚情感的追求。

全诗最后,“所乐不在此,怅望草堂空”一句,是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精神家园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中的功名富贵不再抱有任何期待。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白居易对于自由和自然美的深切渴望,以及他对内心世界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