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饮中题一首赏析

饮中题一首

宋 · 刘克庄
曾从庄列问端倪,俗学区区等瓮鸡。
佛法须偿蚯蚓债,帝魂化作杜鹃啼。
安知丞相嗔如屋,但见山公醉似泥。
它日门人求注脚,只须标作饮中题。

拼音版原文

céngcóngzhuānglièwènduānxuéděngwèng

chángqiūyǐnzhàihúnhuàzuòjuān

ānzhīchéngxiāngchēndànjiànshāngōngzuì

ménrénqiúzhùjiǎozhībiāozuòyǐnzhōng

注释

庄列:可能指庄子或列子,古代哲学家。
俗学:世俗的学问,普通知识。
瓮鸡: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佛法:佛教教义。
蚯蚓债:比喻微小的修行责任或债务。
帝魂:帝王的灵魂。
杜鹃:一种哀鸣的鸟,古人常用来象征悲伤或思乡。
丞相:古代官职,此处可能指有权势的人物。
山公:指山涛,西晋名士,以好酒闻名。
醉似泥:形容醉得非常厉害。
注脚:对文本的解释或注解。
饮中题:饮酒时所作的诗,暗示轻松愉快的氛围。

翻译

曾经向庄列询问过根本,世俗学问浅薄如同瓮中的鸡。
佛法修行要偿还蚯蚓般的债务,帝王的灵魂化为杜鹃鸟哀啼。
怎能知道丞相的愤怒像房屋般高大,只见山公醉酒如烂泥般沉醉。
将来弟子们若来寻求解释,只需标注为饮酒时的诗题即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饮中八仙歌》,其中有几句与您提供的内容相似,但整体并非完全一致。从您的文字来看,这似乎是一种戏谑之作,颇具幽默色彩。

"曾从庄列问端倪" 这句话可能是在描述诗人与朋友之间的谈论,其中“曾从”可能是指某位人物,而“庄列”则有可能是聚会的地方或情境。这里的“问端倪”表达了一种探讨古代礼节或者道德修养的场景。

"俗学区区等瓮鸡" 这句话中的“俗学”可能指的是世间通行的知识与常识,而“区区等瓮鸡”则是一种比喻,形容某人学问浅薄,只知其表,不求甚解。这里的“瓮鸡”通常用来形容声音嘈杂而无实质。

"佛法须偿蚯蚓债" 这句话中,“佛法”指的是佛家教义,而“须偿蚯蚓债”则是一种比喻,用以说明某人必须偿还某种债务。这里的“蚯蚓”是蚯蚓虫,通常用来形容卑微或无力。

"帝魂化作杜鹃啼" 这句话中的“帝魂”可能指的是高贵或者神圣的事物,而“化作杜鹃啼”则是一种拟人化的表达,说明某事物转变为另一种形态,这里的“杜鹃啼”可能是指某种鸟鸣声。

"安知丞相嗔如屋" 这句话中的“丞相”通常指的是古代官职,而“嗔如屋”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情感或压力,如同房屋般沉重。

"但见山公醉似泥" 这句话中的“山公”可能是对某位隐居之人的尊称,“醉似泥”形容其酒后酩酊大醉,失去控制能力,如同泥土一样。

"它日门人求注脚" 这句话中的“它日”可能指的是某一天,而“门人求注脚”则是一种请求或讨论,可能是在询问诗文的解释或者注释。

"只须标作饮中题" 这句话中的“只须”意味着只要这样做即可,“标作饮中题”则表明这是关于饮酒时所写的诗文题材。

从整体来看,这首诗可能是在幽默地描述一场宴席上的情景,诗人通过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展示了人们在宴会中的种种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