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赵优奏良爌投赠二首(其一)
宋 · 刘克庄
不留妄念著胸中,弋者何心更慕鸿。
畴昔直前焚戆草,即今殿后著谈丛。
放言遣兴诗瓢满,野史诛奸笔钺公。
埋骨家山百无恨,圣贤厄蔡更徂东。
畴昔直前焚戆草,即今殿后著谈丛。
放言遣兴诗瓢满,野史诛奸笔钺公。
埋骨家山百无恨,圣贤厄蔡更徂东。
注释
妄念:杂乱无章的想法。弋者:猎人。
戆草:比喻愚昧无知的事物。
殿后:指在人群或事件中居于最后。
诗瓢:比喻诗人的创作源泉。
野史:非官方的历史记载,通常指民间流传的历史。
笔钺:比喻写作或批评的权力。
厄蔡:蔡邕,东汉学者,此处借指遭受困境的圣贤。
徂东:往东流去,象征时间流逝或历史前进。
翻译
心中不留任何杂念,猎人的心中只有对大雁的向往。昔日坦率前行,焚烧愚昧之草,如今在众人之后,却成为谈论的焦点。
我以诗歌抒发内心,放言遣怀,历史的真相由公正的笔记录下奸邪。
我死后,家乡的山川再无遗憾,圣贤如蔡邕虽遭困厄,仍向东流去继续传播智慧。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刘克庄所作,名为《次韵赵优奏良爌投赠二首(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在表达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
“不留妄念著胸中”,表明了作者对于内心杂念的放弃,不让它们在心中停留。这反映出了作者对于精神独立和自我净化的一种追求。
“弋者何心更慕鸿”,这里的“弋者”指的是古代射鸟的人,而“慕鸿”则是一种怀念高远之物的意象。结合上下文,这里可能是在表达作者对于自由和高洁境界的向往。
“畴昔直前焚戆草,即今殿后著谈丛”,这里描述了一个场景,从前的荒野被焚烧过,而现在却在宫殿之后种植着花草。这可能是在比喻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也可能是对某些事物或观念转变的暗示。
“放言遣兴诗瓢满,野史诛奸笔钺公”,这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文学创作和历史记录的态度。“放言”意味着畅所欲言,“遣兴”则是通过写作来抒发情怀;“野史”通常指的是非官方的历史记载,而“诛奸笔钺公”则是在强调这种记录应保持真实和严肃。
“埋骨家山百无恨,圣贤厄蔡更徂东”,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归宿和精神追求的最终态度。“埋骨家山”意味着将自己的遗体安葬在心之所向的家乡山中,而“百无恨”则是对生命和尘世的一种释然;“圣贤厄蔡更徂东”可能是在暗示那些伟大而又遥远的理想或精神导师,虽然他们已经逝去,但精神永存。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历史和文学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