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赠太师中书令王公挽辞二首(其二)赏析

赠太师中书令王公挽辞二首(其二)

宋 · 苏颂
汾曲名家相国孙,翊登枢铉继承恩。
旂章礼秩连三府,彝鼎功名载一门。
棺敛衮衣哀册异,路驱班剑葬仪存。
清规素履知无晦,金刻雄文贲九原。

注释

汾曲:地名,可能指汾河地区的一个文化或贵族聚居地。
相国孙:指曾任相国的孙氏家族成员。
枢铉:古代官职,比喻中央决策核心。
彝鼎:古代祭祀用的器物,象征显赫地位和功绩。
棺敛:下葬前的装殓。
班剑:古代官员出行的仪仗,象征身份地位。
清规素履:清廉简朴的生活方式。
金刻雄文:用金子镌刻的文字,表示对逝者的尊崇和纪念。
九原:古代对坟墓的称呼,代指墓地。

翻译

出自汾曲的著名家族,孙氏子孙显赫,继承了相国的荣耀和恩典。
他晋升中枢要职,家族荣誉与官位相连,一门之内功绩显赫。
去世时,身穿华丽的礼服,哀悼册文独特,出殡仪式庄重。
遵循清廉家风,朴素生活,名声永不会被遗忘,他的丰功伟绩铭刻在金色的墓志铭上。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颂为太师中书令王公所作的挽辞第二首,表达了对王公家族显赫地位和卓越功绩的敬仰,以及对其逝世的哀悼之情。首句“汾曲名家相国孙”点出王公出身名门,祖上曾是相国,显示出家族的荣耀历史。次句“翊登枢铉继承恩”赞扬王公本人在朝廷中位高权重,深受恩宠。

“旂章礼秩连三府”描绘了王公在国家礼仪制度中的崇高地位,涉及多个重要官署。“彝鼎功名载一门”进一步强调王公家族的显赫,不仅个人功勋卓著,且家风传承,一门英烈。

“棺敛衮衣哀册异”描述了王公的葬礼,使用了华贵的礼服和特殊的哀册,显示了对逝者的尊崇。“路驱班剑葬仪存”则写出行葬队伍的威严,体现了王公生前的荣耀。

最后两句“清规素履知无晦,金刻雄文贲九原”是对王公品行的赞美,他一生遵循清廉简朴的准则,即使死后,他的美德和丰功伟绩也将永垂不朽,如同镌刻在金色铭文中,光照九泉之下。

整体而言,这是一首充满敬意和哀思的挽诗,展现了王公生前的显赫与身后之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