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川鸿齐英偕僧来谒张副使误谓为僧鸿齐作诗自辩余赋此以解嘲
清 · 黄遵宪
谓僧为官非秃鹙,谓官为僧非沐猴。
为官为僧无不可,呼马应马牛应牛。
先生昨者杖策至,两三老衲共联袂。
宽衣博袖将毋同,只少袈裟念珠耳。
师丹固非老善忘,鲁侯亦岂儒为戏。
知公迹僧心亦僧,不复拘拘皮相士。
先生闻当喜欲狂,自辩非僧太迂泥。
但论普度一切心,安识转轮三世事。
吾闻先达曾戏言,莫如为僧乐且便。
世间快意十八九,只恨酒色须逃禅。
入宫有妻案有肉,弃冠便作飞行仙。
昨者大邦布令甲,宗门无用守戒法。
周妻何肉两无忌,朝过屠门夕拥妾。
佛如有知亦欢喜,重愿东来度僧牒。
溯从佛法初来东,稻目以后争信崇。
造经千卷塔七级,赐衣百袭粟万钟。
帝王亦称三宝奴,上皇尊号多僧徒。
七道百国输正税,民膏民血供浮屠。
将军柄政十数世,争挽强弓不识字。
斯文一脉比传灯,亦赖儒僧延不坠。
西方菩萨东沙门,天上地下我独尊。
尊君为僧固君福,急掩君口听我言。
九方何必分黄骊,两兔安能辨雄雌。
鸿飞宁记雪泥迹,马耳且任东风吹。
为官为僧无不可,呼马应马牛应牛。
先生昨者杖策至,两三老衲共联袂。
宽衣博袖将毋同,只少袈裟念珠耳。
师丹固非老善忘,鲁侯亦岂儒为戏。
知公迹僧心亦僧,不复拘拘皮相士。
先生闻当喜欲狂,自辩非僧太迂泥。
但论普度一切心,安识转轮三世事。
吾闻先达曾戏言,莫如为僧乐且便。
世间快意十八九,只恨酒色须逃禅。
入宫有妻案有肉,弃冠便作飞行仙。
昨者大邦布令甲,宗门无用守戒法。
周妻何肉两无忌,朝过屠门夕拥妾。
佛如有知亦欢喜,重愿东来度僧牒。
溯从佛法初来东,稻目以后争信崇。
造经千卷塔七级,赐衣百袭粟万钟。
帝王亦称三宝奴,上皇尊号多僧徒。
七道百国输正税,民膏民血供浮屠。
将军柄政十数世,争挽强弓不识字。
斯文一脉比传灯,亦赖儒僧延不坠。
西方菩萨东沙门,天上地下我独尊。
尊君为僧固君福,急掩君口听我言。
九方何必分黄骊,两兔安能辨雄雌。
鸿飞宁记雪泥迹,马耳且任东风吹。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黄遵宪创作,名为《石川鸿齐英偕僧来谒张副使误谓为僧鸿齐作诗自辩余赋此以解嘲》。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讽刺手法,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社会图景。
诗的开头即以僧人与官员的身份对比,指出两者虽身份不同,但本质上并无高下之分,皆可为社会所用。接着,诗人描述了石川鸿齐英来访的情景,通过与几位僧人的互动,展现了其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诗中提到“宽衣博袖将毋同”,形象地描绘了石川鸿齐英在穿着上与僧人相似,但又有所区别,暗示了他内心对佛教的认同与表面形式的差异。同时,诗人也借机讽刺了当时社会中对于宗教信仰的表面化追求。
“知公迹僧心亦僧,不复拘拘皮相士”一句,表达了对石川鸿齐英内心真正信仰的肯定,认为他的行为并非出于形式上的模仿,而是出于内心的真诚。
后半部分,诗人进一步展开对社会现象的讽刺,通过“入宫有妻案有肉,弃冠便作飞行仙”等句子,揭示了当时社会中某些人为了追求享乐而放弃道德约束的现象。同时,也提到了佛教对于社会秩序的潜在影响,以及帝王对佛教的推崇,反映了佛教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最后,“西方菩萨东沙门,天上地下我独尊。尊君为僧固君福,急掩君口听我言”等句子,既是对石川鸿齐英的劝告,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批判,强调了个人品德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整首诗语言犀利,寓意深刻,不仅展示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也体现了其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对社会进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