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砟铜雀砚歌
明 · 沈周
拔剑砟瓦,瓦碎何用,砟碎于瞒,莫为轻重。
不如掣取太史笔,青竹中间削其统。
老瞒自欲瞒春秋,公议所在人焉廋。
瓦痕虽留汉正朔,心实无汉虚尊周。
愿存此瓦长作砚,犹因子墨黥瞒面。
汉贼明将汉法诛,千载烟华渍深谴。
古云不以人废言,言如可存瓦可存。
识贼鉴乱于人群,瓦无可恶恶在人。
呜呼莫将人瓦并案罪,我为题诗救其碎。
不如掣取太史笔,青竹中间削其统。
老瞒自欲瞒春秋,公议所在人焉廋。
瓦痕虽留汉正朔,心实无汉虚尊周。
愿存此瓦长作砚,犹因子墨黥瞒面。
汉贼明将汉法诛,千载烟华渍深谴。
古云不以人废言,言如可存瓦可存。
识贼鉴乱于人群,瓦无可恶恶在人。
呜呼莫将人瓦并案罪,我为题诗救其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沈周的《莫砟铜雀砚歌》以独特的视角和隐喻,表达了对历史人物曹操的评价与反思。诗中通过“拔剑砟瓦”这一动作,象征着对曹操事迹的质疑和批判。诗人认为,尽管曹操试图掩盖自己的行为,但历史公论(“公议所在人焉廋”)不会被隐瞒,他的篡汉行为无法改变他作为“汉贼”的事实。
诗人进一步强调,即使铜雀砚(可能暗指曹操的遗迹或其事迹的载体)上有痕迹,也不能因此抹去他的罪行。他希望铜雀砚能成为警示,提醒后人勿忘历史真相,不应因人而废言,应公正地看待历史人物和事件。
最后,诗人呼吁不要混淆人的罪行与物的无辜,他以诗为武器,旨在揭示和保存历史的真实面貌,挽救那些被误解或破碎的事物。整首诗语言犀利,寓意深远,展示了沈周对于历史人物评价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