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碌碌何足道赏析

碌碌何足道

明 · 石宝
为学二十年,闻善思允蹈。
四岁知诗书,八岁勤洒扫。
十三为文章,光泽春雨膏。
十九学渐富,士林有称号。
瀛洲名滥入,君亲思未报。
高步望登堂,爝火求就燥。
迨今又十载,不觉壮夫到。
彬彬犹未能,碌碌何足道。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石宝所作的《碌碌何足道》。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在学问和事业上的追求与反思。

首句“为学二十年”,诗人回顾了自己二十多年的学术生涯,强调了长时间的积累与努力。接着,“闻善思允蹈”表明他不仅听闻了好的道理,还能够付诸实践,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精神。

“四岁知诗书,八岁勤洒扫”两句,以孩童时期的学习与劳动为例,说明了从幼年时便开始培养学习习惯和勤劳品质的重要性。

“十三为文章,光泽春雨膏”描绘了十三岁时开始写作,作品如同春雨滋润大地,充满生机与活力,暗示了年轻时期的创作才华。

“十九学渐富,士林有称号”则提到十九岁时学识逐渐丰富,已经在士林(即文人学者群体)中获得了认可,拥有了一定的地位。

“瀛洲名滥入,君亲思未报”中的“瀛洲”常指传说中的仙岛,这里可能象征着功名利禄的世界,诗人感叹自己虽然名声在外,但对君王和父母的恩情还未完全报答,流露出一种内心的愧疚与自省。

“高步望登堂,爝火求就燥”表达了诗人渴望攀登高位,实现更大的成就,同时也在寻找如何在忙碌中保持内心的温暖与光明,寻求精神上的慰藉。

最后,“迨今又十载,不觉壮夫到”意味着又过了十年,诗人已步入壮年,回顾过去,感慨颇多。而“彬彬犹未能,碌碌何足道”则表达了对自己目前成就的反思,认为自己的表现尚不够出色,碌碌无为,不足以称道。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回顾个人的成长历程,表达了对学问、事业、家庭责任以及个人价值的深刻思考,既有对过去的总结,也有对未来方向的探索,展现了诗人既谦逊又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