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月(其二)
宋 · 苏泂
既雨中秋望,纤毫桂影分。
魄高疑压雾,香动欲冲云。
稍窘痴蟾窟,全惊睡鹊群。
孤清若个畔,玉笛片时闻。
魄高疑压雾,香动欲冲云。
稍窘痴蟾窟,全惊睡鹊群。
孤清若个畔,玉笛片时闻。
注释
既雨:雨后。中秋:中秋节。
纤毫:细微的。
桂影:桂花的影子。
魄:月亮。
雾:云雾。
香:香气。
冲云:直冲云霄。
稍窘:略感局促。
痴蟾窟:痴情的蟾蜍。
睡鹊群:被惊醒的喜鹊。
孤清:孤寂清冷。
若个畔:何处。
玉笛:玉制的笛子。
片时:片刻。
翻译
在中秋雨后眺望,桂花的细影清晰可辨。明亮的月魄高挂,似乎要穿透云雾,香气浮动,仿佛要直冲云霄。
连那痴情的蟾蜍也感到局促,全然被惊醒的喜鹊群所震撼。
在这孤寂清冷的夜晚,何处传来一阵玉笛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中秋望月的美丽画面,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写和深情表达。
"既雨中秋望,纤毫桂影分。" 这两句开篇即以清新隽永的笔触勾勒出秋夜的月景,月光如水,清澈而柔和,仿佛能看到细微的桂花影子在空气中摇曳。
"魄高疑压雾,香动欲冲云。" 接下来的两句则是对月亮与云雾之间关系的描绘,月亮似乎被高处的云雾所笼罩,带有一丝神秘感,而那桂花的清香却如同要穿透云层一般。
"稍窘痴蟾窟,全惊睡鹊群。" 这两句则转向观察者的心境及周围环境,月光之下,蟾蜍(一种动物)似乎也被这宁静的氛围所吸引,而原本栖息在树上的鹊鸟则因这突如其来的寂静而惊醒。
"孤清若个畔,玉笛片时闻。"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独自赏月的心境,仿佛自己置身于一个清幽的山谷之中,而那悠扬的玉笛声响,则是这宁静夜晚最美妙的伴奏。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怀与深厚的艺术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