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东坡雪诗十六韵三首(其一)
宋 · 项安世
久从云共商,稍与霰相和。
初看稀可数,渐觉多难奈。
如尘塞道起,似块当空堕。
练捣万家砧,糠扬千廪簸。
学舞势僛僛,争辉明瑳瑳。
昆岭玉成灰,闽溪茶出磨。
瘠土总生腴,衡门亦堆货。
樵苏带粉檐,刍秆如冰剉。
朱毂化瑶车,华鞍变毡坐。
儿看废晨诵,犬走妨宵卧。
漫天一远近,盖地均坎坷。
改却松篁青,遮尽粪壤涴。
独有井成穿,惟馀江带破。
处处作花衢,家家产盐课。
银富不忧贫,米多宁患饿。
比兴岂无因,贱贫聊自贺。
初看稀可数,渐觉多难奈。
如尘塞道起,似块当空堕。
练捣万家砧,糠扬千廪簸。
学舞势僛僛,争辉明瑳瑳。
昆岭玉成灰,闽溪茶出磨。
瘠土总生腴,衡门亦堆货。
樵苏带粉檐,刍秆如冰剉。
朱毂化瑶车,华鞍变毡坐。
儿看废晨诵,犬走妨宵卧。
漫天一远近,盖地均坎坷。
改却松篁青,遮尽粪壤涴。
独有井成穿,惟馀江带破。
处处作花衢,家家产盐课。
银富不忧贫,米多宁患饿。
比兴岂无因,贱贫聊自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模仿苏轼的雪诗所作,以雪景为题材,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诗人通过描绘雪的形态变化,如“稀可数”到“多难奈”,形象生动地刻画了雪由小至大、积聚成灾的过程。他运用比喻,将雪比作尘土、石块,以及比喻百姓生活中的艰辛,如“练捣万家砧,糠扬千廪簸”。
诗人进一步借雪喻示社会变迁,如“昆岭玉成灰,闽溪茶出磨”,暗示财富的转移和贫富差距。“瘠土总生腴,衡门亦堆货”揭示了贫富不均的现象,而“樵苏带粉檐,刍秆如冰剉”则描绘了底层人民生活的艰难。
随着雪的覆盖,原本的生活秩序被打乱,“朱毂化瑶车,华鞍变毡坐”,象征权贵阶层的奢华与平民百姓的困苦。诗人感慨“儿看废晨诵,犬走妨宵卧”,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全诗以雪为载体,寓言深沉,既有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又融入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贫富悬殊的忧虑,体现了诗人深厚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结尾处,诗人以“贱贫聊自贺”表达对贫贱之人的自我安慰,也暗含对社会公正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