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李楼山观文(其三)
宋 · 李曾伯
相从剑南幕,公壮我丁年。
寘彼诸生后,荐之明主前。
承颜台衮近,托迹午桥边。
壤厦千秋隔,潸然老泪涟。
寘彼诸生后,荐之明主前。
承颜台衮近,托迹午桥边。
壤厦千秋隔,潸然老泪涟。
注释
相从:跟随。剑南幕:剑南节度使的幕府。
壮:激励。
丁年:青年时期。
寘:放置。
诸生:众多读书人。
荐:推荐。
明主:贤明的君主。
承颜:承蒙恩颜。
台衮:古代官服,此处指高位官员。
托迹:寄托踪迹。
午桥:历史上的地名,在洛阳附近。
壤厦:朝廷。
潸然:流泪的样子。
涟:泪流不止。
翻译
跟随您在剑南幕府,您的壮志激励我的青春年华。将我置于学子之后,向贤明的君主举荐。
靠近您如承颜般尊贵,寄身于午桥附近的身影。
虽然与朝廷相隔千里,不禁老泪纵横。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名为《挽李楼山观文(其三)》。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情和岁月流逝的深切感慨。
“相从剑南幕,公壮我丁年。”这里描绘了两位朋友在剑南共度青春时光的情景,其中“公壮”指的是朋友的英俊,“我丁年”则是诗人自己的青年时代。"剑南"通常指的是四川一带。
“寘彼诸生后,荐之明主前。”这两句表达了对朋友们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得到朝廷重用的美好愿望。“寘彼”意为将他们推荐,“诸生”是对朋友的尊称,“荐之明主前”则是希望他们能够受到贤明君主的赏识。
“承颜台衮近,托迹午桥边。”诗人在这里描绘了自己年老时依然追念往昔情深的场景。“承颜台”可能是一处高台或楼阁,“衮近”则是接近衣襟之意;“托迹午桥边”中的“托迹”意味着留下足迹,诗人似乎在述说自己老年时仍旧喜欢到某个地方去怀念过去。
最后两句,“壤厦千秋隔,潸然老泪涟。”表达了岁月的流逝和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壤厦”指的是长久的时间,“千秋隔”则强调了时光的漫长;“潸然老泪涟”则是诗人在回忆中不禁老泪纵横,表达了深沉的怀旧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友情和青春记忆的追述,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易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于未来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