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泊镜口赏析

泊镜口

明 · 王中
日暮风涛稳,扁舟泊此隅。
云山归梦杳,邻舫语音殊。
片月寒江永,平沙旅雁孤。
无才合漂泊,不敢恨穷途。

拼音版原文

fēngtāowěnbiǎnzhōu

yúnshānguīmèngyǎolínfǎngyīnshū

piànyuèhánjiāngyǒngpíngshāyàn

cáipiāogǎnhènqióng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中的《泊镜口》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寂寥的夜晚江景。首句"日暮风涛稳",写出了傍晚时分风浪渐息,水面变得平静,扁舟得以安全停泊。"泊此隅"则点明了诗人此刻身处江边的一个角落。

接下来的"云山归梦杳",通过云山和遥远的梦境,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梦境中的归乡之路遥不可及。"邻舫语音殊"暗示了周围环境的寂静,只有邻船的声音偶尔打破这份静谧,显得格外清晰。

"片月寒江永",描绘了月光洒在寒冷的江面上,映照出无尽的广阔,给人以孤独和漫长之感。"平沙旅雁孤"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感,以孤雁的形象象征着诗人的漂泊无依。

最后两句"无才合漂泊,不敢恨穷途",诗人自谦没有才能导致这样的漂泊生活,但并未因此而怨恨命运的坎坷,流露出一种坚韧和淡然的态度。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的内心世界。

词语解释

扁舟的意思:◎ 扁舟 piānzhōu[small boat;skiff] 小船一叶扁舟扁舟寻钓翁。——唐· 李白《还山留别金门知己》...

不敢的意思:不敢指一个人因为害怕而不敢做某件事情。...

风涛的意思:(1).风浪。 南朝 宋 颜延之 《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诗:“春江壮风涛,兰野茂荑英。” 唐 杜甫 《曲江三章章五句》诗:“ 曲江 萧条秋气高,菱荷枯折随风涛。” 何其芳 《树阴下的默想》:“但我却甘愿冒着风涛,带着渴望,独自在无涯的海上航行。”(2).比喻艰险的遭遇。 唐 项斯 《欲别》诗:“归期无岁月,客路有风涛。” 元 刘因 《人情》诗:“人情云雨 九疑山 ,世路风涛 八节滩 。” 明 唐顺之 《与杨虞坡司马书》:“风涛兵戈倥偬中,因差人入京谢恩。”(3).比喻规模大而气势猛烈的事件或现象。 鲁迅...

归梦的意思:归乡之梦。 南朝 齐 谢朓 《和沉右率诸君饯谢文学》:“望望 荆臺 下,归梦相思夕。” 唐 段成式 逸句:“虱暴妨归梦,虫喧彻曙更。” 瞿秋白 《赤都心史》十八:“心神不定,归梦无聊。”...

寒江的意思:称秋冬季节的江河水面。 南朝 梁 何逊 《夕望江桥示萧咨议杨建康江主簿》诗:“旅人多忧思,寒江復寂寥。” 唐 柳宗元 《江雪》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宋 朱熹 《菩萨蛮·次圭父回文韵》词:“暮江寒碧縈长路,路长縈碧寒江暮。” 清 黄鷟来 《冬日送程与山归新安》诗:“此时独乘艇,心接寒江月。”...

旅雁的意思:指南飞或北归的雁群。 南朝 宋 谢灵运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季秋边朔苦,旅雁违霜雪。” 南朝 梁 沉约 《咏湖中雁》:“白水满春塘,旅雁每迴翔。” 唐 张籍 《横吹曲辞·望行人》:“秋风窗下起,旅雁向南飞。” 宋 贺铸 《登乌江柏子冈怀景仁》诗:“故人越 五岭 ,旅雁留 三湘 。好待春风暖,相随还北乡。”...

片月的意思:(1).弦月。 南朝 陈 徐陵 《走笔戏书应令》诗:“片月窥花簟,轻寒入锦巾。” 宋 陆游 《渔父》诗:“片月又生红蓼岸,孤舟常佔白鸥波。”(2).一片月光。 唐 岑参 《宿岐州北郭严给事别业》诗:“疏鐘入卧内,片月到牀头。”...

漂泊的意思:[释义](动)比喻职业生活不固定,东奔西走。 [构成]偏正式:漂(泊 [例句]漂泊异乡。(作谓语)...

平沙的意思:(1).指广阔的沙原。 南朝 梁 何逊 《慈姥矶》诗:“野雁平沙合,连山远雾浮。” 唐 张仲素 《塞下曲》:“朔雪飘飘开 雁门 ,平沙歷乱转蓬根。”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桂林集句》词:“平沙细浪欲尽,陡起忽千寻。”(2).含沙量一般的沙地。对“轻沙”、“重沙”而言。《清史稿·食货志一》:“ 河南 沙荒地三万三千餘顷。可垦者分三等:曰轻沙,曰平沙,曰重沙。”...

穷途的意思:[释义](名)路的尽头,比喻穷困的境况。 [构成]偏正式:穷(途 [例句]已至穷途末路。(作宾语)...

日暮的意思:◎ 日暮 rìmù[at dusk]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日暮时分,炊烟袅袅日暮,所击杀者无虑百人。——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语音的意思:◎ 语音 yǔyīn[speech sounds;pronounciation] 语言的声音;说话时发出的声音...

云山的意思:(1).云和山。 南朝 梁 吴均 《同柳吴兴乌亭集送柳舍人》诗:“云山离晻曖,花雾共依霏。” 唐 王昌龄 《过华阴》诗:“云起 太华山 ,云山共明灭。” 宋 苏舜钦 《无锡惠山寺》诗:“云山相照翠会合,殿阁对起凉参差。”(2).高耸入云之山。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云山万里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 唐 皇甫冉 《送王司直》诗:“西塞云山远,东风道路长。”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既而 秋圃 揭换壁纸,又得数诗……又一首曰:‘咫尺楼窗夜见灯,云山似阻几千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