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石门山山侧有观基在荒筠中不可到山相对即新安县也今谓之新安平二首(其二)
宋 · 张嵲
石门山对新安县,基址平来蔓草秋。
千尺微江清见底,悲鸣还向县前流。
千尺微江清见底,悲鸣还向县前流。
注释
石门山:地名,可能是一座山的名字。新安县:地名,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域。
基址:山脚或建筑物的基础。
蔓草:丛生的杂草。
秋:秋季。
千尺:形容江水深度。
微江:浅而窄的江河。
清见底:形容水非常清澈。
悲鸣:形容水流声凄凉。
县前:县衙所在地。
翻译
石门山相对着新安县,山脚下的地面平坦,秋草丛生。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悲伤的水流声回荡在县前。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山川景色的诗,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与历史沧桑的感慨。石门山雄伟壮丽,而新安县则平静典雅,两者相映成趣。
"基址平来蔓草秋"一句,描绘出石门山脚下的废墟与荒凉的情景。"基址"指的是古建筑的遗迹,这里用"平"字形容其已经破败,"蔓草"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力量。"秋"字不仅增加了画面的色彩,也暗示了一种萧瑟、凄凉的情感。
"千尺微江清见底",此句通过对石门山旁细小溪流的描写,展现出水清而见底的景象。"千尺"形容江水之长,而"微"字则表明其细小。这种细节的刻画,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观察力,也增添了一份宁静和深远。
"悲鸣还向县前流",这里"悲鸣"指的是溪水的流声,它像是有情之物,在诉说着什么。这一句不仅传达了溪水的动态,更蕴含着诗人对过往事物的怀念和哀伤。溪水向前流淌,似乎在向新安县倾诉着历史的沧桑。
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自然、时间、历史的深刻感悟。这不仅是一次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