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前出塞九首(其七)赏析

前出塞九首(其七)

唐 · 杜甫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注释

驱马:策马。
天雨雪:纷飞的雪花。
军行:军队行进。
高山:险峻的高山。
径危:山路崎岖。
抱寒石:紧抱冰冷的石头。
指落:手指冻得。
曾冰间:在冰雪中。
汉月:故乡的明月。
筑城还:返回修建家园。
浮云:傍晚的浮云。
南征:向南方飘去。
可望不可攀:遥望可见,难以触及。

翻译

策马穿越纷飞的雪花,军队踏上了险峻的高山之路。
山路崎岖,士兵紧抱着冰冷的石头,手指冻得在冰雪中颤抖。
我们离故乡的明月越来越远,不知何时才能返回,修建家园。
傍晚的浮云向南方飘去,虽然遥望可见,却难以触及。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生活的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军旅生活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边塞军队在恶劣天气中跋涉的景象。天降大雪,军队却不得不冒险进入高山之中,这种场景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士兵们的艰辛。

“径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间。” 这两句则具体描写了行军过程中的困难和艰苦。道路狭窄而危险,士兵们不得不紧紧抓住冷硬的岩石,以免滑倒,而手指间甚至结出了冰霜,这些细节形象地展示了边塞生活的严酷。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这里,“汉月”代指内地之月,即诗人所思念的家乡。诗人在问自己,何时才能返回并重建家园。这不仅是对归期的渴望,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最后两句通过远眺南方故土的浮动云朵,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深切思念。虽然能看到那些象征着家乡的云,但现实中却无法触及,这种距离感和无力感使得诗人的情感更加复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的刻画,展示了战争带来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士兵们对于归属与安全的深切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