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厅看竹效孟郊体和永叔
宋 · 梅尧臣
苍苍庭中竹,事莫叹迟速。
不同栏下草,一岁一回绿。
朝开花照曜,暮落风相逐。
何如饱霜雪,冬夏森寒玉。
谁将种官舍,本合近岩屋。
不可一日无,萧洒看未足。
阮生岂其愚,林中醉醽醁。
我当明月时,移床来此宿。
不同栏下草,一岁一回绿。
朝开花照曜,暮落风相逐。
何如饱霜雪,冬夏森寒玉。
谁将种官舍,本合近岩屋。
不可一日无,萧洒看未足。
阮生岂其愚,林中醉醽醁。
我当明月时,移床来此宿。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苍苍:茂盛的样子。事莫叹迟速:世间事无需感叹快慢。
栏下草:指庭院中的草。
一岁一回绿:一年换一次新绿。
饱霜雪:经历严寒霜雪。
官舍:官府的住所。
岩屋:靠近岩石的房屋。
萧洒:潇洒,自在。
阮生:古代文人名,这里泛指有闲情逸致的人。
醽醁:美酒。
翻译
茂密的庭院中竹子青翠,世间事不必感叹快慢。它们不像栏杆下的草,每年都会绿意盎然一次。
早晨花开灿烂,傍晚随风飘落,
哪比得过饱经霜雪的竹子,无论冬夏都如玉般清寒。
是谁在官舍种植了这些竹子,原本应靠近山岩的屋旁。
一天没有它们都不行,欣赏它们的潇洒姿态总是不够。
阮生难道真愚笨,只愿在林中醉饮醇酒。
我应当在明月之夜,把床移到这里过夜。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刑部厅看竹效孟郊体和永叔》,通过对庭中竹子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竹子坚韧不屈品质的赞美。首句“苍苍庭中竹”描绘出竹子青翠繁茂的形象,接下来通过“事莫叹迟速”,表达了竹子生长虽不急不躁,却始终保持着稳定的节奏。诗人以“不同栏下草,一岁一回绿”对比,强调竹子四季常青,生命力顽强。
“朝开花照曜,暮落风相逐”描绘了竹子开花凋落的自然景象,暗示其顺应时节的变化。然而,诗人更欣赏竹子在严寒中的姿态,“何如饱霜雪,冬夏森寒玉”,认为它经受霜雪更能显现出坚韧之美。
“谁将种官舍,本合近岩屋”暗指竹子本性耐寒,适合生长在山岩边,与官舍为邻,寓意其清高品格。最后两句“不可一日无,萧洒看未足”,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觉得每天观赏都不够,甚至希望能在明月之夜,移床到竹林中住宿,进一步亲近竹子的风姿。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竹子为载体,寓言了诗人的人生理想和高尚情操,体现了梅尧臣诗歌的深沉内敛和对自然的崇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