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古诗十首(其七)
唐 · 白居易
凉风飘嘉树,日夜减芳华。
下有感秋妇,攀条苦悲嗟。
我本幽闲女,结发事豪家。
豪家多婢仆,门内颇骄奢。
良人近封侯,出入鸣玉珂。
自从富贵来,恩薄谗言多。
冢妇独守礼,群妾互奇邪。
但信言有玷,不察心无瑕。
容光未销歇,欢爱忽蹉跎。
何意掌上玉,化为眼中砂。
盈盈一尺水,浩浩千丈河。
勿言小大异,随分有风波。
闺房犹复尔,邦国当如何。
下有感秋妇,攀条苦悲嗟。
我本幽闲女,结发事豪家。
豪家多婢仆,门内颇骄奢。
良人近封侯,出入鸣玉珂。
自从富贵来,恩薄谗言多。
冢妇独守礼,群妾互奇邪。
但信言有玷,不察心无瑕。
容光未销歇,欢爱忽蹉跎。
何意掌上玉,化为眼中砂。
盈盈一尺水,浩浩千丈河。
勿言小大异,随分有风波。
闺房犹复尔,邦国当如何。
注释
凉风:清凉的风。嘉树:美好的树木。
芳华:花朵的香气。
感秋妇:对秋天有感触的女子。
攀条:攀折树枝。
悲嗟:悲叹。
幽闲女:清静娴雅的女子。
豪家:富贵之家。
婢仆:奴婢和仆人。
骄奢:傲慢奢华。
封侯:被封为侯爵。
鸣玉珂:身佩玉珂,形容显贵。
恩薄:恩情变淡。
谗言:恶意的言语。
冢妇:坚守礼仪的正妻。
群妾:许多妾室。
奇邪:奇异邪恶的行为。
玷:瑕疵。
瑕:污点。
容光:容貌的光彩。
销歇:消退。
蹉跎:时光流逝,事情耽误。
掌上玉:形容极珍贵的人或物。
眼中砂:眼中刺,比喻心爱的人变成了痛苦之源。
盈盈:形容水清澈的样子。
浩浩:形容水流广阔的样子。
小大异:事物规模的大小不同。
随分:随时势,按照情况。
邦国:国家。
当如何:会怎么样呢。
翻译
凉风吹拂着美好的树木,花朵的香气日复一日地减少。树下有一位感伤秋天的女子,攀着树枝痛苦地悲叹。
我本是清静娴雅的女子,年轻时嫁给了富贵之家。
富贵之家奴婢众多,家中充满了傲慢奢华。
丈夫近期被封了侯,出入都身佩响亮的玉珂饰品。
自从他富贵以来,对我的恩情变淡,流言蜚语却多了起来。
我坚守礼仪,而众妾则互相猜忌,行为诡异。
她们只相信话语有瑕疵,而不去洞察我的心无污点。
我的容貌并未消退,但我们的爱情忽然变得坎坷。
怎么想到曾经如掌上明珠的我,如今成了他眼中的沙粒。
浅浅的一尺水,可以变成浩浩荡荡的千丈河。
别说大小差异,任何时候都可能起波澜。
就连闺房中尚且如此,国家的命运又该如何呢?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续古诗十首·其七》。诗中通过描写一位曾经宠冠富贵、现在却落魄失宠的妇女的遭遇,抒发了对人生变迁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感慨。
开篇“凉风飘嘉树,日夜减芳华”两句,借用自然景象来表达季节更替与生命易逝的主题。接着,“下有感秋妇,攀条苦悲嗟”直接点出诗中女性形象的哀愁,她在秋风中触发了对往昔岁月的无限思念。
“我本幽闲女,结发事豪家”表明这位女子原本过着隐逸的生活,但因嫁入豪门而改变了命运。随后的“豪家多婢仆,门内颇骄奢”则描绘出豪门的富贵与繁华。
“良人近封侯,出入鸣玉珂”一句,通过男子地位的提升来强化家庭的荣耀感。然而,“自从富贵来,恩薄谗言多”却揭示了在富贵生活中,情感变得淡薄,而是非议和诽谤的声音增多。
“冢妇独守礼,群妾互奇邪”显示了家庭内部的矛盾与不和。诗人通过“但信言有玷,不察心无瑕”表达了对外界言论的不屑一顾,但内心却是清明无瑕的。
“容光未销歇,欢爱忽蹉跎”表现了女子美好容颜与欢乐时光易逝的感慨。紧接着,“何意掌上玉,化为眼中砂”则用鲜明的比喻来表达由贵变贱、由快乐转悲哀的心境变化。
最后两句“盈盈一尺水,浩浩千丈河。勿言小大异,随分有风波”通过对比大小不同的水流,提醒人们不应以物质的多寡来评判人生,而是要顺其自然,接受生活中的起伏。
全诗最后,“闺房犹复尔,邦国当如何”则是在表达个人空间的情感体验与对国家大势的关切,暗示了女子对于个人的小世界和更广阔社会环境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