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吟赠皇甫郎中亲家翁
唐 · 白居易
谁能嗟叹光阴暮,岂复忧愁活计贫。
忽忽不知头上事,时时犹忆眼中人。
早为良友非交势,晚接嘉姻不失亲。
最喜两家婚嫁毕,一时抽得尚平身。
忽忽不知头上事,时时犹忆眼中人。
早为良友非交势,晚接嘉姻不失亲。
最喜两家婚嫁毕,一时抽得尚平身。
注释
谁能:疑问词,表示有谁会。嗟叹:感叹,叹息。
光阴暮:时光已晚,指时间流逝。
岂复:哪里还会。
活计贫:生活贫穷。
忽忽:形容心神不定,恍惚。
头上事:指烦心的事情。
眼中人:这里指心中挂念的人。
早为良友:早年成为好朋友。
非交势:不是因为权势或利益而交往。
晚接嘉姻:晚年结成美好的婚姻。
嘉姻:美满的婚姻。
不失亲:不失亲情,保持亲密关系。
最喜:最令人高兴的是。
两家婚嫁毕:两家的婚礼都完成了。
一时抽得:暂时解脱了。
尚平身:引用古代尚平的典故,意指摆脱了家庭事务的牵绊,获得了自由。
翻译
有谁会感叹时光已晚,还会担忧生活贫穷。恍惚中忘记了头上的事情,时常想起心中的那个人。
早年成为好朋友不是因为权势,晚年结成美满姻缘不失亲情。
最令人欣喜的是两家婚礼完毕,都如尚平一样得以解脱身心。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闲吟赠皇甫郎中亲家翁》,通过对光阴迅速流逝、个人困境以及人际关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特有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体验。
首句“谁能嗟叹光阴暮”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的无奈与感慨,而“岂复忧愁活计贫”则透露了诗人面对个人经济困境时的忧虑和无奈。
“忽忽不知头上事,时时犹忆眼中人”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身世之变不甚了解,同时又怀念那些曾经在自己视野内的人。这里的“头上事”可能指的是身世之变或者是天命不可预知,而“眼中人”则是对亲朋好友的深情留恋。
接下来的两句“早为良友非交势,晚接嘉姻不失亲”,诗人强调了在年轻时就应该结交品德高尚的朋友,并且在晚年时也要珍惜那些美好的婚姻关系。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人际交往的重视和对美好关系的珍护。
最后,“最喜两家婚嫁毕,一时抽得尚平身”表达了诗人对于婚姻能够圆满,两家能够和睦相处的喜悦,同时也透露了一种逃离世俗纷争、保持内心平静的心愿。
整首诗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反映出白居易倡导民间文学“为人所共知”的创作宗旨。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诗人传达了对于友谊、婚姻以及平淡生活的珍视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