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寺诗(其二)
宋 · 许景衡
小诗聊记凤山游,髣髴东林水石幽。
已愧高僧与摹刻,更烦诸老数赓酬。
簿书底事长遮眼,林壑何人肯转头。
会待从公白莲社,杖藜来往亦风流。
已愧高僧与摹刻,更烦诸老数赓酬。
簿书底事长遮眼,林壑何人肯转头。
会待从公白莲社,杖藜来往亦风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许景衡所作的《护国寺诗(其二)》。诗中描绘了作者在游览凤山时,对护国寺及其周边环境的感慨与赞美。
首句“小诗聊记凤山游”,点明了诗的主题——通过一首简短的小诗记录下自己游览凤山的经历。接着,“髣髴东林水石幽”一句,以想象中的东林寺的山水之美,来衬托护国寺的幽静与秀美,表达了作者对护国寺环境的赞赏。
“已愧高僧与摹刻,更烦诸老数赓酬。”这两句诗,一方面表达了对高僧和前辈文人的敬仰之情,他们不仅为护国寺留下了珍贵的摹刻,还不断创作诗歌以相酬唱,丰富了寺院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也流露出作者对自己未能参与其中的遗憾,以及对能与这些文化大家交流的渴望。
“簿书底事长遮眼,林壑何人肯转头。”这两句诗则反映了作者对日常政务繁忙的厌倦,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他感叹于官场文书的繁杂,使得自己难以抽身享受自然之乐,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最后,“会待从公白莲社,杖藜来往亦风流。”表达了作者对未来能够加入像白莲社这样的文人雅集的期待,希望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手持藜杖,在山水间自由行走,享受风雅的生活。整首诗情感真挚,既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流露出对文人雅趣的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和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