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天圣二僧皆蜀人,不见,留二绝(其二)赏析

天圣二僧皆蜀人,不见,留二绝(其二)

宋 · 苏轼
方丈门开怪不迎,给孤邀供未还城。
兴来且作寻安道,醉后何须觅老兵。

注释

方丈:寺庙中的住持或长老。
怪:奇怪,出乎意料。
迎:迎接。
给孤:对僧人的尊称,此处指寺庙主人。
邀供:邀请僧人做供养。
城:城市,这里可能指寺庙主人离开的地方。
且:暂且,姑且。
寻安道:寻找安宁的道路,可能指寻求内心的平静。
醉后:酒后。
觅:寻找。
老兵:老朋友,这里可能指有共同经历的人。

翻译

方丈门打开却不见人迎接,原来是主人还没回城。
兴致来了就随意漫步寻找安逸之道,喝醉了又何必去寻找老朋友。

鉴赏

诗中的“方丈”指的是佛教寺院的主持,相当于现在的住持或方丈。在这首诗中,“方丈门开怪不迎”,表达了诗人对僧侣的期待和失望。"给孤邀供未还城"则是说在等待或者寻求某种心灵上的寄托,但这个“城”可能并没有到来。

接下来的两句,“兴来且作寻安道,醉后何须觅老兵”,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超脱。在兴奋时刻,诗人主张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安宁;而在酒醒之后,不必去探寻那些过去的往事或是成就。这两句体现出苏轼那种豁达的人生哲学。

整首诗透露出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情怀,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佛教文化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态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