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游茅山和诸侄赏析

游茅山和诸侄

宋 · 陈序
山南细路半青霄,人昔共游非俗交。
浮玉故乡惊上国,埋丹清梦记中茅。
峰头仙客归黄鹄,石面灵根走翠蛟。
见说西园浑草莽,手栽寸柏已胜巢。

拼音版原文

shānnánbànqīngxiāoréngòngyóufēijiāo

xiāngjīngshàngguómáidānqīngmèngzhōngmáo

fēngtóuxiānguīhuángshímiànlínggēnzǒucuìjiāo

jiànshuō西yuánhúncǎomǎngshǒuzāicùnbǎishèngcháo

注释

山南:指地理位置靠南的山坡。
青霄:青天,极言路之高。
非俗交:不是一般的交情。
浮玉:比喻故乡在眼前却仿佛遥远。
上国:京都,这里指诗人所在之地。
中茅:指故乡的茅屋。
仙客:指仙人或超凡之人。
黄鹄:传说中的大鸟,象征高飞。
翠蛟:绿色的蛟龙,形容石面灵根生机勃勃。
浑草莽:满眼荒草,形容景象荒凉。
寸柏:小柏树,象征坚韧的生命力。
胜巢:超过旧时的鸟巢,暗示成长和进步。

翻译

山南的小路直通云霄,昔日与你同游非等闲之交。
身处异乡如浮玉般令人惊讶,清梦中仍记得故乡茅屋。
山顶的仙人乘黄鹄归来,石面上灵根似翠蛟穿行。
听说西园如今杂草丛生,亲手种下的寸柏已胜过旧日鸟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序游历茅山的景象,展现了他对故土的深情和对自然景色的赞叹。首句"山南细路半青霄",以山路之高峻入笔,暗示了行程的艰辛与茅山之秀美。"人昔共游非俗交",表达了与旧友一同游历的珍贵情谊,非一般的世俗交往可比。

"浮玉故乡惊上国",将茅山比喻为浮玉般的仙境,令人惊叹其超凡脱俗,仿佛从故乡升至京城一般。"埋丹清梦记中茅",诗人回忆起在茅山的清净梦境,寄托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峰头仙客归黄鹄,石面灵根走翠蛟",运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山峰上的仙人驾鹤归去,而山石间的灵根则如翠蛟般生机勃勃,画面富有动态感。

最后两句"见说西园浑草莽,手栽寸柏已胜巢",诗人感叹时光荏苒,曾经亲手种植的小柏树如今已长成,象征着岁月的变迁和个人成长的痕迹。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茅山的自然风光和诗人的情感世界,体现了宋诗的婉约与深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