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早秋初因时即事兼寄浙东李侍郎
唐 · 白居易
春早秋初昼夜长,可怜天气好年光。
和风细动帘帷暖,清露微凝枕簟凉。
窗下晓眠初减被,池边晚坐乍移床。
闲从蕙草侵阶绿,静任槐花满地黄。
理曲管弦闻后院,熨衣灯火映深房。
四时新景何人别,遥忆多情李侍郎。
和风细动帘帷暖,清露微凝枕簟凉。
窗下晓眠初减被,池边晚坐乍移床。
闲从蕙草侵阶绿,静任槐花满地黄。
理曲管弦闻后院,熨衣灯火映深房。
四时新景何人别,遥忆多情李侍郎。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春早:早春。秋初:初秋。
昼夜长:白天黑夜都长。
可怜:可爱,令人喜爱。
和风:温暖的风。
细动:轻轻吹动。
帘帷:窗帘。
清露:清冷的露珠。
凝:凝聚。
枕簟:枕头和竹席。
晓眠:早晨睡觉。
初减被:刚刚减少盖的被子。
晚坐:傍晚坐着休息。
乍移床:忽然移动床的位置。
闲从:悠闲地跟随。
蕙草:一种香草,象征高洁。
侵阶绿:侵占台阶的绿色。
静任:静静地任由。
槐花:槐树的花朵。
理曲:演奏音乐。
管弦:管乐器和弦乐器。
闻后院:在后院听到。
熨衣:烫平衣服。
灯火:灯光。
映深房:映照在深邃的房间内。
四时:四季。
新景:新的景色。
何人别:与谁分别欣赏。
遥忆:遥远地怀念。
李侍郎:古代官职名,这里指一个具体的人。
翻译
春天的清晨秋天的傍晚,白天黑夜都很漫长,真是让人喜爱的好时光。温暖的微风轻轻吹动窗帘,清冷的露水慢慢凝聚在竹席上带来凉意。
早晨醒来在床上少盖了点被子,傍晚在池边坐着不觉挪动了床榻。
悠闲地看着蕙草侵占台阶的绿色,静静地任由槐花落在地上一片金黄。
后院传来悠扬的管弦乐声,深深的房间内映照着熨衣的灯火。
四季的新景色无人共赏,只能远远地想念多情的李侍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诗人借春早秋初时节之美,抒发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深情思念。
"春早秋初昼夜长,可怜天气好年光。" 这两句通过对昼夜长度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易逝的惋惜之情。
接下来的四句,分别描绘了室内外的景象和生活情趣:温暖的风拂过帐帷,清凉的露珠凝结在枕簟上;窗下初减被衾的睡眠,池边移换座位的晚坐。这些生动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观察力,也营造了一种闲适自得的生活氛围。
"闲从蕙草侵阶绿,静任槐花满地黄。" 这两句转而描绘自然景色,蕙草渐渐覆盖台阶,槐花散落一地,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变化的细致观察和欣赏。
最后三句通过音乐和灯火映照深房的意象,传达了一种幽静而温馨的情感氛围。"理曲管弦闻后院,熨衣灯火映深房。" 这里的“理曲”指的是演奏乐器,而“熨衣”则是用热水袋或其他取暖物品来温暖衣服,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却在诗中被赋予了浓郁的情感色彩。
最终,"四时新景何人别,遥忆多情李侍郎。" 这两句透露出诗人的乡愁和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在这里,“四时新景”指的是随着季节变化而更新的自然美景,而“遥忆”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远在他乡的朋友——李侍郎的怀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生活细节的描绘,以及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珍视和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