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次韵子瞻馀杭法喜寺绿野亭怀吴兴太守孙莘老赏析

次韵子瞻馀杭法喜寺绿野亭怀吴兴太守孙莘老

宋 · 苏辙
信美非吾土,三吴一水中。
亭高望已极,舟入去无穷。
朝市知安在,湖山信有功。
遨游逐凫鸭,饮食数鱼虫。
波浪喧朝夕,梅烝变绿红。
逢人问京洛,去国长儿童。
同舍情相接,邻邦信屡通。
相邀欲相过,道里讯溪翁。

注释

信美:确实美丽。
吾土:我的故乡。
三吴:古代地区名,包括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
一水:泛指江河。
朝市:都市和朝廷。
湖山:自然景色。
逢人:遇见行人。
去国:离开国家。

翻译

这美景虽好却非我故乡,身处三吴之地,周围皆是江河湖泊。
站在高亭上眺望已到极限,乘舟离去,仿佛永无尽头。
都市和朝廷在哪里?只有湖光山色陪伴着我。
我在湖边游玩,与水鸟为伴,捕食鱼类和虫子。
日夜波涛喧闹,梅花盛开时,水面映出红绿交织的色彩。
遇到行人询问京城的消息,离开故土的我,如同孩童般无知。
同住的人情谊相连,与邻近国家也常有书信往来。
他们邀请我去拜访,我询问溪边老人路途如何通达。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次韵之作,表达了诗人对吴兴太守孙莘老的怀念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首句"信美非吾土",以美景衬托出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尽管眼前景色优美,但并非心中所系之地。接下来的"三吴一水中"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特色,暗示了吴兴的地理位置。

"亭高望已极,舟入去无穷",通过写登亭远眺和乘舟离去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挂念。"朝市知安在"表达对尘世繁华的疑问,而"湖山信有功"则转向自然山水,认为它们能给予心灵慰藉。

"遨游逐凫鸭,饮食数鱼虫"描绘了诗人想象中在湖山间的生活,自在逍遥。"波浪喧朝夕,梅烝变绿红"进一步渲染了江南的季节变换之美,寓含时光流逝之意。

"逢人问京洛,去国长儿童"表达了诗人离开京都后的成长感,以及对故都的思念。"同舍情相接,邻邦信屡通"体现了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频繁的书信往来。

最后两句"相邀欲相过,道里讯溪翁",表达了朋友间的互动,希望能有机会亲自拜访孙莘老,询问归途的路径,展现了诗人对重逢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友情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吴兴太守的怀念以及对故乡生活的向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