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秦越人洞中咏赏析

秦越人洞中咏

唐 · 于鹄
扁鹊得仙处,传是西南峰。
年年山下人,长见骑白龙。
洞门黑无底,日夜唯雷风。
清斋将入时,戴星兼抱松。
石径阴且寒,地响知远钟。
似行山林外,闻叶履声重。
低碍更俯身,渐远昼夜同。
时时白蝙蝠,飞入茅衣中。
行久路转窄,静闻水淙淙。
但愿逢一人,自得朝天宫。

拼音版原文

biǎnquèxiānchùchuánshì西nánfēng
niánniánshānxiàrénchángjiànbáilóng

dòngménhēiwéiléifēng
qīngzhāijiāngshídàixīngjiānbàosōng

shíjìngyīnqiěhánxiǎngzhīyuǎnzhōng
xíngshānlínwàiwénshēngzhòng

àigèngshēnjiànyuǎnzhòutóng
shíshíbáibiānfēimáozhōng

xíngjiǔzhuǎnzhǎijìngwénshuǐcóngcóng
dànyuànféngréncháotiāngōng

注释

扁鹊:古代名医,此处指得道成仙。
西南峰:指传说中的仙山位置。
山下人:居住在山脚的普通人。
骑白龙:象征神仙的出行方式。
洞门:指通往仙境的洞口。
黑无底:形容洞内深邃不可见。
雷风:自然界的雷鸣和风声,营造神秘氛围。
清斋:清心寡欲的生活状态。
戴星:深夜时分,星星已出。
抱松:拥抱松树,表现与自然的亲近。
石径:山间的小路。
阴且寒:环境阴冷。
地响:地面因远处钟声震动的感觉。
远钟:远处寺庙的钟声。
行山林外:比喻走在非尘世的环境中。
叶履声重:脚步声沉重,可能因路面覆盖落叶。
低碍:路上的低矮障碍。
俯身:弯腰通过。
昼夜同:深入后难以分辨时间。
白蝙蝠:特殊的生物,增加神秘感。
茅衣中:穿的衣服,可能指修行人的简朴装束。
路转窄:路径越来越狭窄。
水淙淙:流水的声音,清晰可闻。
逢一人:希望遇到向导或仙人。
朝天宫:指天上的宫殿,象征仙境或理想境界。

翻译

扁鹊成仙的地方,据说就在西南的山峰。
山下的居民年年都能见到,有人骑着白龙在飞翔。
洞穴的入口深黑无尽,日日夜夜只有雷鸣和狂风。
在清心寡欲中准备进入时,披星戴月还紧抱着松树。
石子小路阴暗又寒冷,远处的钟声似乎让地面都在震动。
感觉像在山林漫步,听到叶子被踩踏的厚重声音。
遇到低矮障碍要低头弯腰,越走远白天与黑夜变得相似。
不时有白蝙蝠飞来,钻进那麻布衣裳中。
行走许久道路渐渐变窄,静下来能听见潺潺流水声。
只希望能遇见一个人,带我找到那通往天宫的方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仙者在深山中的生活状态,充满了对自然的亲近和超然世俗的追求。诗人通过“扁鹊得仙处”一句,直接揭示了主题,即探寻仙境的秘密。

"年年山下人,长见骑白龙"表达了仙境与尘世的隔绝,同时也透露了一丝神秘和超自然的气息。"洞门黑无底,日夜唯雷风"则强调了仙境的深邃莫测,以及那里的环境异常。

诗中“清斋将入时,戴星兼抱松”一句,不仅描绘了修行者在清晨进食前的准备,更表现出他们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以及对宇宙的敬畏之心。"石径阴且寒,地响知远钟"则通过对环境的细致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寂静深邃的氛围。

接下来的“似行山林外,闻叶履声重”和“低碍更俯身,渐远昼夜同”两句,更是通过对声音和姿态的刻画,让读者感受到仙境中的一种宁静与专注。"时时白蝙蝠,飞入茅衣中"则增添了一丝生动性,展示了自然界生命活动的和谐。

最后,“行久路转窄,静闻水淙淙”表达了修仙者对内在世界探索的深度,而“但愿逢一人,自得朝天宫”则是诗人对于与同道之人的渴望,以及通过修炼达到灵魂提升的愿景。

整首诗以其精致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于仙境的美好想象,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