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恭怀先业师赠兵部尚书岩野陈先生并寄恭尹
无数哀猿啼不止,美人回首泪滂沱。
曾将九辩吊沅澧,长夜悠悠雪千里。
招魂何处告巫阳,被发空然呼上帝。
忆昔从师粤秀峰,授书不与经师同。
捭阖阴谋传鬼谷,支离绝技学屠龙。
天下山川能聚米,壮夫词赋薄雕虫。
小子生年方十五,意气飞腾思食虎。
喷玉才蒙伯乐看,追风便向天墀舞。
天墀春暖彩云开,帝乘玉辇陪京来。
万里江清鳷鹊观,六朝花发凤凰台。
夫子忧时双鬓白,频献重兴三十策。
不从魏绛拟和戎,遂与贾生为逐客。
唾壶击破愁心多,君父仇雠将奈何。
长缨不许终军请,黄鹄谁令翁主歌。
九鼎茫茫沉泗水,六龙冉冉出蓬婆。
奔走中原殊未已,孤臣泪作黄河水。
东渡徒劳舣棹心,南巡未雪胶舟耻。
巫咸终合作波臣,智伯何曾知国士。
国士纵横不可当,平生裤下多侯王。
但教死去图麟阁,不愿生还挂鹊章。
一呼市井千人战,广州城下兵如电。
半月连营虎豹屯,六花奇阵鸳鸯变。
先锋已拔骨都旗,后劲全消当户箭。
岂意军无三日粮,马衔枯骨士金疮。
频杀美人来飨士,美人花映蛾眉长。
天心何故邻□子,国步迍邅今若此。
长留正气为山河,空有神光照箕尾。
惭予亡命奔天涯,误掷千金博浪沙。
穷途不得尺寸柄,髡钳为奴卖朱家。
朱家豪侠倾四澥,堂前宾客如云会。
卜夜聊为歌舞欢,探囊尚有孙吴在。
向秀难听长笛哀,伯牙欲把鸣琴碎。
鸣琴碎兮我心苦,西山采薇将何补。
翠华缥缈苍梧烟,玉佩飘零洞庭雨。
枫叶萧萧二女祠,芦中穷士寒无衣。
白头渔户沧浪去,麦饭壶浆欲待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先业师陈岩野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首句“惊风吹折扶桑柯”,以自然界的风暴象征社会动荡,暗示国家面临危机。接着,“白日惨惨沉沧波”描绘了国家陷入黑暗,前景不明的景象。“无数哀猿啼不止”则通过动物的哀鸣,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
“美人回首泪滂沱”一句,以“美人”象征国家的希望与美好,其“回首泪滂沱”表达了对国家现状的深深忧虑和无奈。“曾将九辩吊沅澧”引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典故,表达对国家困境的哀悼之情。“长夜悠悠雪千里”进一步强调了国家面临的长期困境。
“招魂何处告巫阳”借用楚辞中的典故,表达了寻求拯救国家的希望。“被发空然呼上帝”则表达了对上天的呼唤,寻求援助之意。
接下来的几句诗,回忆了诗人与先业师陈岩野的师徒关系,以及陈岩野对国家的忧患意识和贡献。其中“授书不与经师同”、“捭阖阴谋传鬼谷”、“天下山川能聚米”等,展示了陈岩野的智慧和远见。
“小子生年方十五,意气飞腾思食虎”表达了诗人年轻时的雄心壮志。“喷玉才蒙伯乐看,追风便向天墀舞”则以伯乐识马的典故,比喻陈岩野对诗人的赏识和栽培。
“天墀春暖彩云开,帝乘玉辇陪京来”描绘了理想中的盛世景象。“万里江清鳷鹊观,六朝花发凤凰台”则是对历史辉煌的向往。
“夫子忧时双鬓白,频献重兴三十策”展现了陈岩野的忧国忧民之心。“不从魏绛拟和戎,遂与贾生为逐客”表达了对陈岩野政治主张的认同。“唾壶击破愁心多,君父仇雠将奈何”则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分裂、民族仇恨的忧虑。
“九鼎茫茫沉泗水,六龙冉冉出蓬婆”以古代传说中的宝物和神话中的神兽,象征国家的衰败和复兴的艰难。“奔走中原殊未已,孤臣泪作黄河水”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流离失所的无奈。
“东渡徒劳舣棹心,南巡未雪胶舟耻”表达了对国家未能实现统一的遗憾。“巫咸终合作波臣,智伯何曾知国士”则表达了对贤才得不到重用的感慨。“国士纵横不可当,平生裤下多侯王”赞扬了陈岩野的卓越才能和影响力。
“但教死去图麟阁,不愿生还挂鹊章”表达了诗人对陈岩野的敬仰和对国家未来的期待。“一呼市井千人战,广州城下兵如电”描绘了战争的激烈场面。“半月连营虎豹屯,六花奇阵鸳鸯变”展示了军队的严整和战术的巧妙。
“先锋已拔骨都旗,后劲全消当户箭”描述了战斗的进展。“岂意军无三日粮,马衔枯骨士金疮”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资源的匮乏。“频杀美人来飨士,美人花映蛾眉长”则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战争对女性的伤害。
“天心何故邻□子,国步迍邅今若此”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疑问和对当前困境的反思。“长留正气为山河,空有神光照箕尾”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精神力量的坚信。“惭予亡命奔天涯,误掷千金博浪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自责和对过去错误选择的后悔。
“穷途不得尺寸柄,髡钳为奴卖朱家”描述了诗人流落他乡,生活困顿的境遇。“朱家豪侠倾四澥,堂前宾客如云会”则以朱家的豪侠形象,表达了对正义和友谊的向往。“卜夜聊为歌舞欢,探囊尚有孙吴在”表达了诗人即使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和对古代军事智慧的传承。
“向秀难听长笛哀,伯牙欲把鸣琴碎”引用了两个古典故事,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鸣琴碎兮我心苦,西山采薇将何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现状的无力感和对未来出路的迷茫。
“翠华缥缈苍梧烟,玉佩飘零洞庭雨”描绘了国家的衰败景象。“枫叶萧萧二女祠,芦中穷士寒无衣”则以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进一步强化了国家困境和人民苦难的主题。
“白头渔户沧浪去,麦饭壶浆欲待谁”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欲待谁”则暗示了诗人对国家未来领导者的期待和对国家命运的深思。
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生动,通过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先业师陈岩野的崇高敬仰。同时,也反映了诗人个人经历的坎坷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