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微之江陵卧病以大通中散碧腴垂云膏寄之因题四韵
唐 · 白居易
已题一帖红消散,又封一合碧云英。
凭人寄向江陵去,道路迢迢一月程。
未必能治江上瘴,且图遥慰病中情。
到时想得君拈得,枕上开看眼暂明。
凭人寄向江陵去,道路迢迢一月程。
未必能治江上瘴,且图遥慰病中情。
到时想得君拈得,枕上开看眼暂明。
注释
已题:已经书写。一帖:一封书信。
红消散:红色的墨迹褪去。
碧云英:一种草药,此处指代治疗疾病的药物。
凭人:委托人。
江陵:地名,古代城市,今湖北荆州。
迢迢:形容路途遥远。
一月程:一个月的行程。
未必:可能不,不一定。
江上瘴:江边的湿热疫气。
遥慰:从远方给予安慰。
病中情:生病时的情感,指病人的忧虑和不安。
拈得:拿起,拿到。
枕上:躺在床上。
眼暂明:眼睛暂时明亮,形容看到书信或药物时的喜悦与希望。
翻译
我写了一封书信,红色的墨迹已经褪去,又装封了一包碧绿色的草药。请托人带到江陵去,路途遥远,大约需要一个月的行程。
这可能不一定能治愈江边的瘴气之病,但希望能从远方给你带来些许安慰。
当你收到时,想象你躺在床上打开来看,那一刻,你的双眼或许会因惊喜而明亮起来。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病中的关心和慰问之情。诗中“已题一帖红消散, 又封一合碧云英”两句,描绘了诗人为病中的朋友所准备的药物,一种是红色的消渴散,一种是碧云英膏,分别寄托着治疗身体和精神的关怀。
“凭人寄向江陵去,道路迢迢一月程”这两句,则写出了药物的传递过程,以及从诗人所在地到达朋友所在的江陵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这不仅展示了空间上的距离,也隐含着时间上的等待和期待。
“未必能治江上瘴,且图遥慰病中情”这里表达了一种谦逊与关切之情,即使药物可能无法完全治疗朋友的疾病,但寄送这些药物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持。
最后,“到时想得君拈得,枕上开看眼暂明”则是诗人对朋友在收到药物后的场景进行了一种美好设想:朋友在病中得到这份关心,哪怕只是短暂的清醒,也让诗人感到欣慰。这里通过“拈得”和“枕上开看”的细节描写,更强化了情感上的交流与共鸣。
整首诗通过对药物、空间距离和时间流逝的精细刻画,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谊和对朋友疾病的关心,以及通过物品传递情感的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