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章频下第书怀之什
修竹园中曾献赋,慈恩塔下未题名。
禹门烧尾他年事,楚客悲秋此日情。
道在不须忧晚达,抟风九万是前程。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春闱:古代科举考试之一。败垂成:即将成功却失败。
白雪:比喻新的诗篇。
修竹园:指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
慈恩塔:唐代长安的名胜,可能指代功名之地。
禹门:古代神话中的龙门,象征登第。
楚客:流离在外的游子。
晚达:迟来的显达。
抟风:驾驭风,比喻追求高远。
九万:极言其多,象征远大理想。
翻译
春闱考试即将成功时却遭遇失败,新的诗篇创作让我思绪变得清澈。曾在修竹园中献上过文章,但慈恩塔下的题名还未实现。
像鲤鱼跃龙门的传说,未来的成功有待时日,今日我这游子对秋天感到悲伤。
追求真理的道路无需忧虑迟来的显达,翱翔九万里的志向就是我的前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亿的作品,名为《次韵和章频下第书怀之什》。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怀念古人的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一种情感联结。
“春闱三上败垂成”,“闱”字指的是宫殿中的门槛,这里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三次春天的光景已经变得萧瑟不再,表达了时光易逝、事物更迭的感慨。
“白雪新吟思转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即白雪覆盖的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清醒思考和高洁情操。
“修竹园中曾献赋”,这里的“修竹”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竹林或竹子,而“曾献赋”则是说诗人在这个地方写过诗。通过这样的描述,诗人展现了自己与自然之间的情感联系。
“慈恩塔下未题名”,“慈恩塔”是一个具体的历史遗迹或建筑物,诗人提及此处,可能是在表达对某种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怀念之情。未题名则意味着没有留下名字,或是说这份情感至今仍然深藏。
“禹门烧尾他年事”,这里的“禹门”很可能是一个古代遗迹,与大禹有关,提到“烧尾”,可能是在回忆历史上的某个事件,表达对往昔岁月的追思。
“楚客悲秋此日情”,“楚客”指的是来自楚地的人,而“悲秋”则是常见的情感表现。诗人通过这种方式,将自己的感受与古人的情感相联系,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和历史感。
最后,“道在不须忧晚达,抟风九万是前程”,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期待和信心。尽管现在可能面临困难,但诗人相信自己的道路正确,不必为未来的发展而担忧。“抟风九万”则是一个比喻,表示无限的可能性和广阔的前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历史事件以及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