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仰大师
唐 · 张乔
仰山因久住,天下仰山名。
井邑身虽到,林泉性本清。
野云居处尽,江月定中明。
髣髴曾相识,今来隔几生。
井邑身虽到,林泉性本清。
野云居处尽,江月定中明。
髣髴曾相识,今来隔几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仰山:指诗人所居住的山,可能为现实中的某座山或泛指崇高的山。因:因为。
久住:长期居住。
天下:全天下,指广泛的人群。
仰山名:仰山的名声。
井邑:市井、城乡,指尘世的居住地。
身虽到:身体虽然到达这里。
林泉:森林与泉水,代指自然山水。
性本清:本性清纯,此处指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向往。
野云:野外飘浮的云朵。
居处:居住的地方。
尽:全都是,遍布。
江月:江面上的月亮。
定中明:在宁静中显得格外明亮。
髣髴:同“仿佛”,好像,似乎。
曾相识:曾经认识,似曾相识。
今来:现在来到。
隔几生:相隔了几世,比喻时间跨度大,犹如历经多次轮回。
翻译
因长久居住于仰山,使得天下人都知晓仰山之名虽然身处尘世的城镇,但内心始终向往并保持着山水的清净
居所周围尽是飘渺的野云,江上明月在静谧中格外明亮
仿佛与这景致似曾相识,如今相隔数世再次相见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乔为仰山大师所作,表达了诗人对仰山大师的敬重和赞美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清新。
“仰山因久住,天下仰山名。” 这两句通过强调仰山大师长期居住在此,揭示其德高望重,名声远播,让人仰慕的状态。
“井邑身虽到,林泉性本清。” 井邑即指城市,这里意味着世俗之地,而“身虽到”表明诗人虽然身处尘世,但心灵却始终如同林泉般清澈。这种对比强调了仰山大师超然物外的高洁品格。
“野云居处尽,江月定中明。” 野云与江月都是自然景象的描写,通过这些意象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心境宁静的生活状态。这里的“尽”和“明”字用得恰到好处,既形容了环境之美,也映射出了仰山大师内心世界的澄清与明亮。
“髣髴曾相识,今来隔几生。” 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与仰山大师之间的情谊非同小可,虽然现在因缘未到而暂时分别,但这种情感跨越了世俗的界限,仿佛历经多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仰山大师超凡脱俗的高尚品格,以及诗人对其深厚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