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熟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蚕熟暮春时,多眠益有丝。
病教挑锦少,愁使织缣迟。
乳燕方衔药,凉蝉又噪枝。
笼间娇鸟小,与尔一相思。
病教挑锦少,愁使织缣迟。
乳燕方衔药,凉蝉又噪枝。
笼间娇鸟小,与尔一相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蚕熟时节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病痛、愁绪和自然界的动态。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蚕农在收获蚕丝时的辛劳与情感波动。
首句“蚕熟暮春时”,点明了时间背景——暮春时节,蚕儿成熟,正是收获蚕丝的好时机。接着,“多眠益有丝”一句,巧妙地将蚕儿的休息与产丝量增加联系起来,暗示了蚕农在忙碌之余,也需适当休息以保证蚕丝产量。
“病教挑锦少,愁使织缣迟。”这两句通过“病”和“愁”两个关键词,揭示了蚕农在收获季节可能面临的健康问题和心理压力,这些因素都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效率。其中,“挑锦”和“织缣”分别指代精细的丝绸制作过程,强调了蚕农工作的细致与艰辛。
“乳燕方衔药,凉蝉又噪枝。”这一联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乳燕衔药,象征着新生与希望;而凉蝉的鸣叫,则为夏日的到来预热。这种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与蚕农的劳作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诗歌的情感层次。
最后,“笼间娇鸟小,与尔一相思。”诗人将目光转向笼中的小鸟,以小鸟的娇小可爱,反衬出蚕农的辛勤与孤独。同时,“与尔一相思”一句,表达了对蚕农的深切同情与敬意,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巧妙融合,使得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味深长。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蚕熟时节蚕农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劳动的艰辛、自然的美丽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