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拜孙花翁墓下赏析

拜孙花翁墓下

宋末元初 · 仇远
水仙分地葬诗人,一片荒山野火焚。
荐菊有亭今作圃,埽松无地漫留坟。
蜗牛负壳黏碑石,老鹳携雏入陇云。
欲把长箫歌楚些,却怜度曲不如君。

拼音版原文

shuǐxiānfēnzàngshīrénpiànhuāngshānhuǒfén

jiànyǒutíngjīnzuòsàosōngmànliúfén

niúniánbēishílǎoguànxiéchúlǒngyún

chángxiāochǔxiēquèliánjūn

注释

水仙:指水仙花,一种植物,常用于象征诗人或清雅之物。
葬:埋葬。
荒山:无人烟、荒凉的山。
野火:野外的大火。
荐菊:献祭菊花,古代习俗以菊祭祀。
作圃:改造成菜园。
埽松:清扫松树,可能指清理墓地。
漫留坟:随意地留下墓地。
蜗牛:软体动物,壳常与古迹相关联。
碑石:墓碑或纪念石碑。
老鹳:一种大型鸟类,常出现在古诗中。
陇云:高地上的云,象征远方。
长箫:古代乐器,音色悠扬。
歌楚些:吟唱楚辞中的歌曲。
怜:同情,惋惜。
不如君:比不上你(指逝去的诗人)。

翻译

水仙花分散在山间埋葬诗人,一座荒芜的山头被野火烧尽。
昔日献祭菊花的亭子如今成了菜园,清扫松树的地方已无处安放墓碑。
蜗牛背着壳粘附在石碑上,老鹳带着雏鸟飞入远山的云层。
我想要吹起长箫,吟唱楚辞的哀歌,却发现我的歌声比不上你的深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去世后,遗体被安葬于荒山之中的情景。"水仙分地葬诗人,一片荒山野火焚"两句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生前清高脱俗与死后孤独凄凉的情境。"荐菊有亭今作圃,埽松无地漫留坟"则表现了诗人生前的爱好和追求,以及死后的遗愿无法实现的哀愁。

"蜗牛负壳黏碑石,老鹳携雏入陇云"两句借用自然景象,形象地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境界。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逝者安息和超然物外的美好愿望。

最后两句"欲把长箫歌楚些,却怜度曲不如君"则是诗人在表达自己对于逝者的怀念之情,以及无法用语言完全表达这种哀思的无奈。这里的"长箫"可能象征着某种超脱凡尘的艺术追求,而"楚些"则是对逝者生前风采或诗歌作品的一种隐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生命消亡的描写,抒发了对逝者的哀思与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和艺术永恒的深刻感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