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子四首(其一)
清末民国初 · 金武祥
太上能忘情,彭殇本同视。
乃至骨肉间,偏难悟斯理。
况因门祚计,不独怜少子。
今岁丧二雏,硕果仅存尔。
与儿复别离,萍踪时转徙。
闻汝初得疾,但云下痢耳。
匝月陨其生,呜呼竟以此。
昙花悲一现,岁月去如驶。
吁嗟四龄事,追悼情难已。
乃至骨肉间,偏难悟斯理。
况因门祚计,不独怜少子。
今岁丧二雏,硕果仅存尔。
与儿复别离,萍踪时转徙。
闻汝初得疾,但云下痢耳。
匝月陨其生,呜呼竟以此。
昙花悲一现,岁月去如驶。
吁嗟四龄事,追悼情难已。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期的金武祥所作的《悼子四首》之一,表达了一位父亲对失去孩子的深切哀痛和无奈。
诗中开篇即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生命的脆弱:“太上能忘情,彭殇本同视。”这里引用了庄子的思想,表达了对生死平等的哲学思考。接着,“乃至骨肉间,偏难悟斯理。”指出在亲人之间,尤其是对于生死的理解更为困难,情感难以割舍。
“况因门祚计,不独怜少子。”则反映了社会背景下的亲情考量,不仅仅是对子女的爱,还包含了家族传承的压力。接下来,“今岁丧二雏,硕果仅存尔。”描述了家庭中接连失去两个孩子,只剩下一个幸存者的情景,充满了凄凉与无助。
“与儿复别离,萍踪时转徙。”表明了生活的动荡与不确定性,与孩子再次面临分离,如同浮萍随波逐流,无法把握命运的方向。诗人通过“闻汝初得疾,但云下痢耳。”描绘了孩子生病时的轻描淡写,与后来的骤然离世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生命的脆弱和不可预测性。
“匝月陨其生,呜呼竟以此。”描述了孩子病逝的过程,一个月的时间内生命消逝,令人唏嘘不已。最后,“昙花悲一现,岁月去如驶。”以昙花一现比喻孩子的生命短暂,岁月流逝之快,表达了对时间无情的感慨。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对生命、亲情以及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让人感受到失去亲人的痛苦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