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间古木新篁影有可爱走笔戏题
宋 · 汪炎昶
韦偃工古松,与可善枯竹。
岂如君家素壁上,有此天然画两幅。
一株古木攲墙东,状如峨嵋山巅千岁万岁之枯松。
旁有笛材拔孤玉,扶疏枝叶带露而筛风。
天知君爱画,欲为发一哂。
呼取羲娥作画师,借此二物为画本。
戏从君家壁间摹写之,一枝一叶俱无遗。
傍人来见道是画,问如何画无能之。
元来画时不用诸葛笔、梁杲墨,别有妙法匿形迹。
偷儿虽甚爱,看得捲不得。
或全浏亮或模糊,随时明暗有卷舒。
报君若欲观此画,请跨金乌玉兔来其下。
岂如君家素壁上,有此天然画两幅。
一株古木攲墙东,状如峨嵋山巅千岁万岁之枯松。
旁有笛材拔孤玉,扶疏枝叶带露而筛风。
天知君爱画,欲为发一哂。
呼取羲娥作画师,借此二物为画本。
戏从君家壁间摹写之,一枝一叶俱无遗。
傍人来见道是画,问如何画无能之。
元来画时不用诸葛笔、梁杲墨,别有妙法匿形迹。
偷儿虽甚爱,看得捲不得。
或全浏亮或模糊,随时明暗有卷舒。
报君若欲观此画,请跨金乌玉兔来其下。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工:擅长。善:擅长, 精于。
素壁:洁白的墙壁。
天然画:自然形成的画作。
攲:倾斜。
峨嵋山巅:峨眉山的山顶。
拔孤玉:像拔出的孤零零的玉石。
扶疏:枝叶繁茂。
发一哂:微笑一下。
羲娥:古代神话中的太阳和月亮神。
诸葛笔:传说中诸葛亮所用的笔。
梁杲墨:梁杲,唐代书法家,这里指高质量的墨。
妙法:奇妙的方法。
偷儿:小偷。
卷舒:卷起或展开。
翻译
韦偃擅长画古松,与可则精于描绘枯竹。哪比得上你家洁白的墙壁上,挂着这两幅天然的画。
一棵古树斜倚在东墙,如同峨眉山千年万年的枯松屹立。
旁边还有笛子般粗细的枝干,稀疏的枝叶带着露水滤过微风。
上天知道你喜爱这画,想笑一笑你的巧思。
呼唤羲和、娥皇来做画师,就以这两棵树木作为画稿。
我玩笑般从你家墙上临摹,每一片叶子都毫发毕现。
旁人来看都说这是画,却问怎么画出这样的神韵。
原来作画时并未用诸葛笔、梁杲墨,另有奇妙的方法隐藏了痕迹。
即使小偷再喜欢,也只看得见却无法取走。
画面有时清晰明亮,有时模糊不清,随光线变化而变化。
如果你想要欣赏这幅画,就请骑着金乌玉兔来到它下方吧。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诗人通过对比韦偃工古松与可善枯竹的描述,表达了对君家壁间天然美景的赞赏。其中,“一株古木攲墙东,状如峨嵋山巅千岁万岁之枯松”形象地描绘了一棵古老松树的雄伟姿态;“旁有笛材拔孤玉,扶疏枝叶带露而筛风”则勾勒出一副清新脱俗的竹影。诗人借羲娥作画师,将这两物作为画本,在君家壁间摹写成图,每一个细节都栩栩如生。
“元来画时不用诸葛笔、梁杲墨,别有妙法匿形迹”表明这幅画并非用常规的绘画技巧创作,而是蕴含着某种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诗人戏言观赏此画需跨金乌玉兔来其下,可见对这份美景的珍视与期待。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于自然之美、艺术之妙的深切感悟,以及对朋友家中壁间风光的无限赞叹,通过文字游戏和想象力的展开,将读者带入一个既真实又超现实的画面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