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闰七月十五夜作赏析

闰七月十五夜作

元末明初 · 徐贲
河带疏星淡不流,露华蛩响逼新秋。
柝声才罢砧声起,总是忘情也自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元末明初诗人徐贲在闰七月十五夜晚的所见所感。首句“河带疏星淡不流”,通过描绘银河稀疏,星光微弱,暗示了夜晚的宁静和清凉。"疏星淡不流"形象地刻画出河水仿佛停滞,星星倒映其中的静谧景象。

第二句“露华蛩响逼新秋”,进一步渲染了季节的转换,露水凝结,秋意渐浓,而秋虫的鸣叫(蛩声)则显得尤为清晰,仿佛在催促着时光的流逝。

后两句“柝声才罢砧声起,总是忘情也自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绪。柝声和砧声交替,一为军中报时,一为妇人捣衣,都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然而,即使在这些日常琐事中,诗人也感受到了无尽的愁绪,哪怕是在看似忘情的生活中,内心深处也充满了忧愁。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入情,通过自然景象和生活细节,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淡淡哀愁。

词语解释

逼新的意思:犹崭新。 廖仲恺 《中国人民和领土在新国家建设上之关系》:“我们要拿怎么多的人民,怎么大的领土,来建设一个逼新的国家。”...

蛩响的意思:犹蛩声。 唐 王维 《早秋山中作》诗:“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唐 王棨 《离人怨长夜赋》:“远林而未有鸟啼,偏嫌耿耿;幽壁而徒闻蛩响,顿觉漫漫。”...

露华的意思:(1).露水。《赵飞燕外传》:“婕妤浴豆蔻汤,傅露华百英粉。” 唐 李白 《清平调词》之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清 郑燮 《和雅雨山人红桥修禊》之四:“草头初日露华明,已有游船歌板声。”(2).清冷的月光。 南朝 齐 王俭 《春夕》诗:“露华方照夜,云彩復经春。” 唐 杜牧 《寝夜》诗:“露华惊敝褐,灯影挂尘冠。” 明 苏祐 《塞下曲》:“觱篥无声河汉转,露华霜气满弓刀。”...

疏星的意思:拼音:shū xīng  ...

忘情的意思:[释义](1) (动)忘掉情分;无动于衷。 (2) (动)感情不能控制。 [构成]动宾式:忘|情 [例句]她忘情地朗诵。(作状语)...

新秋的意思:(1).初秋。《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陈 张正见 《和衡阳王秋夜诗》:“高轩扬丽藻,即是赋新秋。” 唐 钱起 《和万年成少府寓直》:“赤县新秋近,文人藻思催。” 清 陈梦雷 《月夜感怀》诗:“新秋澄爽气,何事障微阴。”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 杭州 天气已如新秋,可羡。”(2).指今秋。 北周 庾信 《拟咏怀》之十八:“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砧声的意思:亦作“碪声”。捣衣声。 唐 李颀 《送魏万之京》诗:“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金 元好问 《短日》诗:“短日碪声急,重云雁影深。” 明 刘基 《秋日即事》诗之十三:“雁行却向城头过,何处砧声隐隐闻。” 明 徐复祚 《投梭记·赛魔》:“砧声续断来,孤舟冷落无聊赖,人在天涯音信乖。”...

总是的意思:◎ 总是 zǒngshì[always] 永远地;无例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