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出西偏门迓郑安抚
宋 · 项安世
四郊残雪未成泥,十里篮舆杂马蹄。
道上行人梭样织,日边云气剪相齐。
山围镜野成环玦,东折冰河散璧圭。
独立跨河桥上望,共谁同说马公堤。
道上行人梭样织,日边云气剪相齐。
山围镜野成环玦,东折冰河散璧圭。
独立跨河桥上望,共谁同说马公堤。
拼音版原文
翻译
郊外的残雪还未化成泥泞,长长的竹篮和马蹄声混杂在十里的路上。道路上的行人在如梭般穿梭,太阳附近的云彩仿佛被剪裁得与之齐平。
山峦环绕的田野像镜子般明亮,形成环状的缺口,东边的冰河如同散落的玉璧。
我独自站在河边的桥上眺望,能与谁一同谈论马公堤的故事?
注释
四郊:四周的郊野。篮舆:竹制的轻便小车。
行人:在路上走动的人。
日边云气:太阳附近的云朵。
环玦:圆形的玉佩,这里比喻田野的环状轮廓。
冰河:结冰的河流。
马公堤:可能是地名,也可能指与马公相关的堤防。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雪后初晴的景象,诗人项安世在宋代走出西偏门迎接郑安抚时所见。首句“四郊残雪未成泥”,写出了雪后地面尚未完全融化,残留的雪片使得道路略显泥泞。接着,“十里篮舆杂马蹄”描绘了热闹的场景,行人和马匹络绎不绝,穿梭于街市之中。
“道上行人梭样织”运用比喻,将行人的足迹比作织布机上的梭子,形象地展现了人来人往的繁忙。而“日边云气剪相齐”则描绘了阳光透过云层,形成整齐的光影,增添了天空的层次感。
“山围镜野成环玦”以山水环绕的田野比喻为环形的玉佩,展现出自然之美。最后一句“独立跨河桥上望,共谁同说马公堤”,诗人独自站在桥头远望,期待与人分享眼前的美景,但似乎无人能懂,流露出一丝孤独和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雪后出行图,展现了宋代城市生活与自然风光的和谐交融,以及诗人的情感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