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迟赴登封丞
宋 · 苏辙
昔我过嵩阳,秋高日重九。
晨邀同行客,共举登高酒。
藤鞋生胼胝,一览河山富。
封坛土消尽,中夜扪星斗。
下山双足废,欲上知难又。
回首烟云中,隐约见岩岫。
未老约来游,何意七十后。
吾儿性静默,丞邑山路口。
秋暑山尚烦,冬雪山方瘦。
春山利游观,安舆即迎父。
晨邀同行客,共举登高酒。
藤鞋生胼胝,一览河山富。
封坛土消尽,中夜扪星斗。
下山双足废,欲上知难又。
回首烟云中,隐约见岩岫。
未老约来游,何意七十后。
吾儿性静默,丞邑山路口。
秋暑山尚烦,冬雪山方瘦。
春山利游观,安舆即迎父。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嵩阳:地名,指嵩山。重九: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同行客:一同出游的朋友。
登高酒:重阳节登高时喝的酒。
胼胝:手脚因摩擦而生的硬皮。
封坛:古代封土为坛祭祀或纪念。
中夜:半夜。
岩岫:山峰。
未老:尚未老去。
丞邑:可能指作者家乡或附近的城市。
秋暑:秋季的暑热。
安舆:舒适的车辆。
翻译
昔日我路过嵩阳,正值秋高气爽九月九。清晨邀请同游的朋友,一起举杯登高赏菊酒。
穿着藤鞋磨出厚茧,满眼望去山河壮丽无比。
封坛的泥土已消散,深夜摸星辰辨方向。
下山脚步已疲惫,再想攀登知其艰难。
回首云雾缭绕间,山岩隐约可见。
本约老去再游,却没想到会到七十之后。
我的儿子性格沉静,在山城路口守候。
秋天的山仍有暑热,冬天的山则清瘦孤独。
春天的山适合游览,便坐车迎接父亲前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送迟赴登封丞》,通过对友人迟赴任登封县丞的送别,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山水景色的感慨。诗中描绘了秋天登高赏景的情景,如“秋高日重九”、“藤鞋生胼胝”,展现了登高时的艰辛与乐趣。诗人感叹时光匆匆,“未老约来游,何意七十后”,流露出对岁月易逝的感慨。
“下山双足废,欲上知难又”描绘了下山后的疲惫,而“回首烟云中,隐约见岩岫”则寓言了对友人的留恋和对未来的遥望。最后两句“秋暑山尚烦,冬雪山方瘦;春山利游观,安舆即迎父”,预祝友人在登封任职期间四季各有其美,同时也表达了希望他能适时回家探望之意。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登高之行,寄寓了对友人的关怀和对自然的热爱,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