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理问(其二)
明 · 郑真
名家乔木稿城深,忠孝悠悠百世心。
盭绶正须传锦绣,虎符犹得认黄金。
谈经竹屋秋云合,听讼槐庭昼日阴。
忠献只今祠庙在,萧萧柏径许相寻。
盭绶正须传锦绣,虎符犹得认黄金。
谈经竹屋秋云合,听讼槐庭昼日阴。
忠献只今祠庙在,萧萧柏径许相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忠诚孝顺的官员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高尚品德与卓越才能。首联“名家乔木稿城深,忠孝悠悠百世心”以“乔木”比喻人物的高洁品格,暗示其如同参天大树般伟岸,根深叶茂,象征着对忠孝之道的坚守与传承,这种精神将被后人铭记,影响深远。
颔联“盭绶正须传锦绣,虎符犹得认黄金”进一步刻画了这位官员的官职与功绩。盭绶,即低级官吏所佩戴的印绶,此处暗喻其虽为小官,却能如锦绣般展现出才华与成就;虎符,古代帝王授予将帅的兵权信物,象征着权力与威望,此句表明即便在权力的象征上,他也依然保持着高贵与荣耀。
颈联“谈经竹屋秋云合,听讼槐庭昼日阴”则通过场景描写,展现了这位官员在日常中的两种重要角色:一是作为学者,在竹屋中探讨经学,云雾缭绕,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学术氛围;二是作为法官,在槐庭中公正审理案件,日光之下,庭院显得庄严肃穆,体现了他公正无私的司法精神。
尾联“忠献只今祠庙在,萧萧柏径许相寻”总结了对这位官员的崇高评价。祠庙的存在,不仅是为了纪念他的忠诚与奉献,更是后人追寻其精神足迹的所在。柏树径道的萧瑟,既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也寓意着对这位官员高尚品质的永恒怀念与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董理问这一人物的多维度描绘,不仅赞扬了他的个人品质与成就,更表达了对其精神遗产的深切敬意和传承之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