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多雨逢寒食
唐 · 白居易
水国多阴常懒出,老夫饶病爱闲眠。
三旬卧度莺花月,一半春销风雨天。
薄暮何人吹觱篥,新晴几处缚鞦韆。
綵绳芳树长如旧,唯是年年换少年。
三旬卧度莺花月,一半春销风雨天。
薄暮何人吹觱篥,新晴几处缚鞦韆。
綵绳芳树长如旧,唯是年年换少年。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水国:指水乡,多水的地方。阴:阴雨,阴天。
饶:多,丰富。
病:这里指年老体弱。
闲眠:闲适的睡眠,这里指悠闲的生活。
三旬:三十天,代指一个月。
莺花月:形容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月份。
一半春销风雨天:春光的一半都在风雨中度过,形象地说春天过去了一半。
觱篥: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声音悲凉。
新晴:雨后初晴。
鞦韆:一种儿童游戏,用绳子绑在高处,人在中间坐或站,前后摆动。
綵绳:彩色的绳索,这里指秋千的绳索。
芳树:芳香的树木。
长如旧:长久保持原样,没有改变。
少年:年轻人,青少年。
翻译
水乡常常阴雨连绵,我常常懒得出门,年老多病更爱安静地睡觉。整整一个月躺着赏花听鸟,有一半的春光都是在风雨中度过。
傍晚时分不知是谁吹起了觱篥,雨后放晴的天空下,有几个地方有人在玩秋千。
彩色的绳索和芳香的树木依旧,只是每年都在更换着青春的少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水乡多阴的环境中,身患疾病,对外界活动产生了懒惰感。诗中的"老夫饶病爱闲眠"表现出诗人对休息的渴望和身体状况的不佳。三旬即指一月,"卧度莺花月"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家中静养的情景,而外界的春天却在风雨中逐渐消逝。
薄暮时分,有人吹奏着竹制乐器觱篥,这个场景给人以淡淡的孤独感。新晴后的几处风光,如同缚起的鞦韆(古代马笼头),似乎也只能远观,难以亲临。
诗中"綵绳芳树长如旧"表达了对自然界的依恋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最后一句"唯是年年换少年"则深刻地抒写了时光易逝,新生代替老去代的哲理,让人不禁沉思生命的短暂与世事的变迁。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生活状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在病中对于时间流逝、生命易逝以及青春更替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