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拄杖
鞭笞蜑蛮今几年,雾翳云蒸老蛟黑。
腹中有篁如细泉,牙节宛转声铿然。
天生神物不虚弃,提携万里归坡仙。
坡仙骑鲸凌紫烟,海仙一去今千年。
人间俯仰成今古,纷纷长物何须数。
洛阳铜驼卧荆棘,昭陵石马埋烟雨。
百斛鼎,两钱锥,小大用舍俱儿嬉。
商颜鹤发一筇竹,何似凌烟功臣玉具高支颐。
黄阁得君真耐久,扶持四海经纶手。
会须拄到昆崙巅,九点青烟看九有。
铁耶杖耶吾不知,诚将道眼窥天机。
一朝雷雨轰空陂,须防化作蛟龙飞。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陈赓的《铁拄杖》,以“闽王铁杖”为引子,展开了一幅奇异瑰丽的想象画卷。诗中描绘了铁杖的非凡来历与神奇力量,以及它与历史人物、自然景观之间的关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首句“闽王铁杖如楖栗”,以“楖栗”(一种果实)比喻铁杖的粗壮,形象地展现了铁杖的雄伟气势。接下来,“鞭笞蜑蛮今几年,雾翳云蒸老蛟黑”两句,通过描述铁杖在征服蛮族、镇压蛟龙的过程中所展现的力量,进一步强化了其神异属性。
“腹中有篁如细泉,牙节宛转声铿然”则将铁杖内部比作细泉,外在形态比作宛转的竹节,不仅展现了其内在的生机与活力,也暗示了其坚韧不拔的品质。接着,“天生神物不虚弃,提携万里归坡仙”两句,表达了对铁杖价值的认可和对其最终归属的期待。
“坡仙骑鲸凌紫烟,海仙一去今千年”通过引用苏东坡(坡仙)的典故,将铁杖与历史名人相联系,赋予其更为深远的文化内涵。而“人间俯仰成今古,纷纷长物何须数”则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万物更迭的感慨,强调了铁杖作为“神物”的独特价值。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比洛阳铜驼与昭陵石马的衰败景象,反衬出铁杖的永恒与不朽。接着,以“百斛鼎,两钱锥,小大用舍俱儿嬉”这一组对比,强调了铁杖无论大小都能发挥其作用,体现了其适应性强、用途广泛的特点。
最后,“商颜鹤发一筇竹,何似凌烟功臣玉具高支颐”将铁杖与鹤发童颜的老人手中的筇竹相比,赞美其如同功臣之玉具般珍贵。而“黄阁得君真耐久,扶持四海经纶手”则表达了对铁杖能够支撑国家、治理天下的高度评价。
“会须拄到昆崙巅,九点青烟看九有”预示着铁杖将引领人们到达世界的最高峰,见证世界的广阔与变化。结尾“铁耶杖耶吾不知,诚将道眼窥天机。一朝雷雨轰空陂,须防化作蛟龙飞”则以不确定的语气,表达了对铁杖未来可能变化的神秘感,同时也提醒人们要警惕其潜在的威力。
整首诗构思巧妙,语言生动,既展现了铁杖的神奇与不凡,又蕴含了深邃的历史哲思和对未来的展望,是一首富有想象力和艺术感染力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