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义池上
唐 · 刘得仁
修篁夹绿池,幽絮此中飞。
何必青山远,仍将白发归。
鸟啼亦有恨,鸥习总无机。
树起秋风细,西林磬入微。
何必青山远,仍将白发归。
鸟啼亦有恨,鸥习总无机。
树起秋风细,西林磬入微。
注释
修篁:高高的竹子。绿池:绿色的池塘。
幽絮:轻盈的柳絮。
何必:何须,何必一定要。
青山:青翠的山峰。
白发:指年老的头发。
鸟啼:鸟儿的叫声。
恨:哀怨的情绪。
鸥习:海鸥的生活习性。
树起:吹动树木。
秋风:秋天的风。
西林:西方的树林。
磬:寺庙中的打击乐器。
微:微弱。
翻译
翠竹环绕着碧绿的池塘,柳絮在其中轻轻飘飞。不必去远方的青山,我也会带着满头白发回归。
鸟儿的啼叫似乎也带着哀怨,海鸥的习性却总是无心机。
秋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西边的树林里,钟声悠然入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居自然的生活状态。"修篁夹绿池"表明诗人所居之地有着整治过的水塘,周围环绕着茂密的植物,营造出一片幽静的环境,而"幽絮此中飞"则写出了在这宁静空间内偶尔可见的蝴蝶飞舞,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
接下来的"何必青山远"表达了一种豁然开朗的心态,认为不需要到远方的青山去寻找隐逸之地,而是选择在眼前的环境中找到归宿。"仍将白发归"则透露出诗人对岁月流转和生命迟暮的感慨,将自己的白发比喻为归隐的象征。
"鸟啼亦有恨"一句,通过鸟鸣声来表达一种情感,可能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或无奈,而"鸥习总无机"则继续描写水鸟在池塘间游弋,却始终未能触及诗人的心绪,或许是在比喻某种无法实现的愿望。
最后两句"树起秋风细,西林磬入微"则是对自然景象的精致描摹。秋风轻拂过树梢,让人感受到季节变换之细腻,而"西林磬入微"可能是在形容晚照下的斜阳如何渗透进森林深处,光影交织,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柔和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