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天山口大雪
清 · 洪亮吉
危峰北去高无际,过岭风声水声异。
鞭鞘拂处险接天,风势吹人欲离地。
千峰万峰迷所向,意外公然欲相抗。
云头直下马亦惊,白玉阑干八千丈。
鞭鞘拂处险接天,风势吹人欲离地。
千峰万峰迷所向,意外公然欲相抗。
云头直下马亦惊,白玉阑干八千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穿越天山口时所见的壮丽雪景与险峻地貌,充满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赞叹。
首句“危峰北去高无际”,以“危峰”开篇,形象地描绘出天山山脉的雄伟与高耸,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过岭风声水声异”,通过对比过岭前后风声和水声的变化,突出了山岭的险峻与环境的变换,营造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
“鞭鞘拂处险接天,风势吹人欲离地。”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山势的陡峭与风力的强大,仿佛连鞭鞘触碰之处都接近天空,风力之大甚至让人感觉要被吹离地面,展现了大自然的威严与不可抗拒的力量。
“千峰万峰迷所向,意外公然欲相抗。”这里诗人用“千峰万峰”来形容山峦的密集与复杂,同时“迷所向”则表达了在如此众多的山峰中迷失方向的感受,而“公然欲相抗”则是对自然力量的一种拟人化表达,暗示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
最后,“云头直下马亦惊,白玉阑干八千丈。”诗人通过马儿的反应来衬托云层之低垂,以及山峰之高耸,将“白玉阑干八千丈”作为比喻,形象地描绘出山峰的高度,同时也暗含着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天山口雪景与地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与宏伟,同时也流露出诗人面对大自然时的敬畏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