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政桥
宋 · 赵希逢
潮之距京数千里,长短邮亭几屈指。
脚踏富沙路恰分,山傍云飞峰乱起。
低头万里瞰长江,如羊很石争跳梁。
篙师骈首帽裹黄,舟行如飞电掣光。
褰裳浅不比涉洧,舍安就危岂得计。
何人鞭石压涛惊,巨川不假舟楫济。
俶谋计直凡几缗,千柱津梁谈笑成。
遂令深谷化平陆,飞翚直上凌空青。
行尽吴头并楚尾,多少风光经眼底。
胜绝未有如此桥,虹光映水洞表里。
春来雨涨添洪波,波底森森剑戟罗。
群鱼拨剌惯砰磕,跃水欲作龙腾梭。
未寒石捲浪花雪,清晓日浴金盘赤。
更如鏖战万鼓鸣,俯观颜容变行客。
人间无限事不平,吞恨饮气那能名。
谁能似此翻长舌,日夜怒号如诉声。
脚踏富沙路恰分,山傍云飞峰乱起。
低头万里瞰长江,如羊很石争跳梁。
篙师骈首帽裹黄,舟行如飞电掣光。
褰裳浅不比涉洧,舍安就危岂得计。
何人鞭石压涛惊,巨川不假舟楫济。
俶谋计直凡几缗,千柱津梁谈笑成。
遂令深谷化平陆,飞翚直上凌空青。
行尽吴头并楚尾,多少风光经眼底。
胜绝未有如此桥,虹光映水洞表里。
春来雨涨添洪波,波底森森剑戟罗。
群鱼拨剌惯砰磕,跃水欲作龙腾梭。
未寒石捲浪花雪,清晓日浴金盘赤。
更如鏖战万鼓鸣,俯观颜容变行客。
人间无限事不平,吞恨饮气那能名。
谁能似此翻长舌,日夜怒号如诉声。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距京:距离京城。屈指:难以计算。
富沙路:富裕的沙滩路。
云飞峰乱起:云雾缭绕,峰峦起伏。
瞰:俯瞰。
篙师:撑船的人。
电掣光:疾驰如闪电。
褰裳:撩起衣裳。
涉洧:涉水过洧河。
吞恨饮气:忍受不平,默默承受。
翻长舌:形容滔滔不绝的诉说。
翻译
潮水离京城遥远几千里,邮亭曲折难计其数。走在富裕的沙滩路上,山峦环绕,云雾缭绕,峰峦起伏不定。
低头远望万里长江,像羊群中的顽石跳跃般奔腾。
船夫们并排而立,头戴黄色帽子,船只如飞箭般疾驰。
撩起衣裳涉水浅处也不及洧水,舍弃安全选择危险怎能算计。
谁又能像鞭打石头压制巨浪那样震惊,大海无需舟楫也能渡过。
初始计划的价值不过几缗钱,却轻易建成了千柱大桥。
于是深谷变为平坦的土地,飞鸟直上天空,青色无边。
行至吴地和楚地的尽头,多少美景尽收眼底。
没有比这座桥更美的了,彩虹倒映在水中,内外相映。
春雨过后,江面洪波涌动,水下仿佛排列着森然的剑戟。
群鱼嬉戏,水花四溅,犹如龙腾飞跃。
还未寒冷,石上卷起浪花如雪,清晨阳光照耀下的水面如金盘赤红。
又如万鼓齐鸣的战场,俯视之下,人们的面容都变了样。
人间诸多不公之事,只能默默忍受,无法言说。
谁能像这滔滔江水,日夜怒吼,仿佛诉说着不平。
鉴赏
这首宋诗《和平政桥》是赵希逢所作,描绘了远离京城的潮水之地,有一座桥梁横跨江面,展现了壮丽的景象。诗人通过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如“脚踏富沙路”、“山傍云飞峰乱起”、“舟行如飞电掣光”,形象地刻画了桥的雄伟和水流的湍急。他还将桥比作“虹光映水洞表里”,赞美其犹如彩虹般美丽。
诗人进一步描述了桥下的情景,春雨涨水时,波涛汹涌,如同剑戟罗列,群鱼跳跃,仿佛在水中穿梭如梭。桥的建设者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和力量,仅凭“凡几缗”资金,便建成了如此宏大的工程,使得原本的深谷变为平坦的道路,桥身直入云霄。
走过这座桥,诗人领略了吴头楚尾的众多美景,感叹其为世间罕见的胜景。他还借桥的形象,表达了对世间不公的感慨,暗喻人们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不屈,以及对那些无法言说的愤懑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桥为载体,既赞美了自然景观,也寓含了深刻的人文思考,展现了赵希逢高超的艺术才华。